3.1947—1976 年河口向东、向北形成两大沙嘴时期

1938 年,花园口掘堤,黄河改道入淮,三角洲田淤涨转入浸蚀后退,直

① 庞家珍等:《黄河河口演变·Ⅰ.近代历史变迁》,《海洋与湖沼》10 卷 2 期,1979 年 4 月。

② 《再续行水金鉴》卷九七。

③ 陆克铭:《踏勘黄河海口情形报告》,《黄河水利月刊》1 卷 5 期,1934 年。

至 1947 年 3 月花园口堵口河复故道时,东行由甜水沟入海。在行水六年期间, 黄河泥沙在口外堆积,形成甜水沟大沙嘴。1954 年,甜水沟入海道淤塞,改由西河口以北的神仙沟入海。1964 年,在罗家屋子人工改道,使向北分流至钩口入海。随着神仙沟、钩口海岸的迅速向海推进,在偏东北方形成神仙沟

——钩口大沙嘴。原来甜水沟大沙嘴的海岸即每年以一百至一百二十米的速度后退。这一时期,黄河入海道虽两度迁移,但已无泛滥之灾。黄河泥沙大量输入河口,年造陆速度达三十三至三十四平方公里,是三角洲增长速度较快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