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代陆路交通——“驿道”的发展一、先秦时期的陆路交通

我国古代的陆路交通,先秦时期已相当发展。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周代。周天子为了巩固其统治,便于传达命令和各诸侯朝聘贡献的需要,建立了以宗周为中心,通达四方各国的陆路交通网。据《周官》记载,路有五等:小路为“径”,只能容牛马;大一些的为“畛”,可容大车行走;大路为“涂”, 可容乘车一轨;再大的为“道”,可容乘车二轨;最大的为路,可容乘车三轨。所称一轨,注为八尺。至于当时道路的规模,《诗经》中曾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①,以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②的描绘,说明周代道路平坦正直,并“列树以表道”

③。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蔚为壮观。

春秋时期,据鲁国历史记载,在公元前八至五世纪的二百四十二年间, 各诸侯国之间军事行动有四百八十三次,朝聘会盟达四百五十次。在争霸斗争中,列国向霸国贡献,一次即用车百乘,千人护送,交通的发达,可以想见。及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交往更是频仍。以洛阳为中心,通往魏都大梁、赵都邯郸及齐都临淄的道路,已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干线。史载:魏国“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④。特别是大梁与郑、陈之间,更是“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⑤。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⑥,东至于齐,西通于秦,号称“四轮之国”⑦。至于东方一大都会的临淄,则为天下商贾辐辏,所谓“临淄之途,车毂击”⑧,更是交通发达,盛极一时。但先秦时期交通路线的具体分布情况,因史籍缺乏记载,已不可详考。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邮传制度的建立。在主要交通要道上,每隔相当距离,即置邮或传舍。分别备有遽(用车)、驿(用马)、徒(步行), 作为政治或军事上传递消息之用。孔子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⑨,说明邮传的迅速。郑国大商人弦高,路遇秦兵攻打郑国,“且使遽告于郑”①,就是派人乘坐邮车报信的。又“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②,驲就是驿站专用的车,不乘兵车而乘坐驿车,这是为了出其不意,击败敌人。以上记载说明当时邮传事业已达相当水平。

① 《诗经·小雅·大东》。

② 《诗经·小雅·采薇》。

③ 《周语》。

④ 《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

⑤ 《战国策·魏策》。

⑥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⑦ 《战国策·秦策》。

⑧ 《战国策·齐策》。

⑨ 《孟子·公孙丑上》。

①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② 《左传》文公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