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鲁口渠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 年),司马懿为了北伐公孙渊,在白马渠北饶阳县境,又修建了一条引呼沲水北入泒水的渠道。因起于呼沲水河岸的鲁口城, 故名鲁口渠。此渠在《水经注》中同样因缺呼沲河和泒水篇而不见记载。

《元和郡县志》饶阳下:“州理城,晋鲁口城也。公孙泉(本作渊,唐避讳改为泉)叛,司马宣王征之,凿滹沱入泒水以运粮,因筑此城。盖滹沱有鲁沱之名,因号鲁口。”①按唐时饶阳县已移治于三国时鲁口城。《太平寰宇记》饶阳县下有具体说明:“古城在今县东北二十里,饶阳故城是也。齐文宣天保五年(554 年)移于今理。按饶阳县即后魏虏渠口,置虏口镇于此, 后为县,隶深州。”②可见鲁口渠南口在呼沲河畔鲁口城,经三国时饶阳城北入泒水。(参见本书 98 页图 2-14 三国时期海河水系的形成)

建安年间利漕渠的开凿,使白沟得与漳水相接,今新辟白马、鲁口二渠, 又使漳水北与呼沲河和泒水相连,从而在清河以西形成了一条连缀白沟、漳水、呼沲河和泒水等天然河道,纵贯河北平原中部的南北交通线。与由白沟溯清河北上的运道东、西并列,大大便利了河北平原的水运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