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的补缀

唐、宋时期,位于太湖流域富庶经济区的江南运河,由于长江三角洲的不断向外推移,随着江槽的束狭和潮位的东退,江南运河南、北两运口余杭及京口逐渐为泥沙淤塞。唐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润州刺使齐澣创建京口埭,以节制水流。永泰元年(765 年),又修治练湖,以蓄水济运②。元和八年(813 年),常州刺使孟简重开常州以西的孟渎故渠,“引江水南注通漕”①。宋代以后,江流继续北徙,南岸京口运口逐渐为泥沙所淤塞,便改唐置京口埭为京口闸,并在其两侧开凿了新河、蒜山漕河等辅渠④,引江水济运,航运始得以通畅。

位于杭州上塘河的南口,五代吴越王钱镠在此接挖茅山河直通钱塘江, 并在河口设立龙山、浙江二闸,以阻截潮沙进入运河。北宋后期,二闸相继崩废。元祐四年(1089 年),引西湖水北出余杭门,东入上塘运河,以接济运河水量,但西湖本身水源有限。南宋淳祐七年(1247 年),大旱,西湖干涸,乃凿渠引东苕溪水至下塘河⑤。从此,漕舟改走下塘河,始保证了运河的通行。

南宋政府为沟通首都临安(今杭州)与浙东山会平原的经济联系,开凿

② 《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

② 《宋史》卷三三一《马仲甫传》。

① ③《宋史》卷九六《河渠志》六,东南诸水上。

② 《全唐文》卷三七○。

① ③《新唐书》卷四一《地理志》四。

④ 嘉庆《丹徒县志》卷四二《艺文》;《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江南》一,镇江府·丹徒县。

⑤ 《咸淳临安志》卷三四、三五《山川》。

西兴运河。从钱塘江岸上的西兴镇起,东经萧山县、绍兴府(今绍兴县), 至上虞县东的通明,与余姚江相接,其下游则与鄞江相通,经大浃江由定海县入海。成为一条横贯于杭州湾南岸西接钱塘东通大海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