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金渠”的修复

洛阳是曹魏、西晋、元魏(后期)的政治中心。为了保证首都漕运的畅通和城市用水的供应,魏明帝太和五年(231 年),在东汉张纯所建阳渠的基础上,派都水使陈协重修千金渠。据《水经·谷水注》引《洛阳记》曰: “千金堨,旧堰谷水,魏时更修此堰。⋯⋯积石为堰,而开沟渠五所,谓之五龙渠。⋯⋯水历堨东注,谓之千金渠。”《读史方舆纪要》洛阳县千金堨: “陈协凿运渠从洛口入,经巩县西至九曲渎,又西至洛阳东阳门,会于阳渠是也。”①按千金渠的渠道,是引谷水东流经洛阳城北,分一支入城,然后自城北转城东和阳渠会合,由偃师入洛,借以增加洛水的水量,从而保证了首都与南北各地的水运联系。

西晋泰始七年(271 年)、永嘉元年(307 年)、以及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 年)迁都洛阳后,都曾继续对千金渠进行过修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