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充分利用历史文献,在继承我国舆地之学传统特点基础上的创新

广大历史地理工作者,在我国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的舆地之学的源远流长的深厚基础上,批判继承了有悠久历史的旧传统,推陈出新,作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新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成果,便是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该地图集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负责,并在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历史系及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的协作下,以清末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为基础,根据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吸收考古、地理、地貌、第四纪地质等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经过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始告完成。它以历代疆域政区为主体,山脉河流为骨干,按区分幅包括历代王朝及各少数民族边疆政权的管辖区域,正确地反映了我们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长期活动和控制的范围。全图均采用现代精确地图为底图,分层设色,古今对照,从原始社会至清朝,分装八巨册,共三百几十幅。其规模之大,不但超过了历代所有的历史舆地图,即使在当今世界历史地图行列中,也无出其右者。

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在已故地质学家李四光的领导下,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地震史料进行系统整理,收集了 1955 年以前有关地震的记载,有据可查

的大小地震达八千余次,于 1956 年编成《中国地震资料年表》,成为世界上年代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地震史料巨著。由中央气象局与南京大学气象系主持,对我国近五百年旱涝史料进行整理,编绘成的一套《全国近五百年旱涝等级分布图》。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份范围最大、年代最久的旱涝气候图集。以上这些成就都是动员庞大的力量,组织广泛的协作,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