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和《水经注》

③ 顾颉刚:《论今文尚书著作时代书》,《古史辨》第一册。

① 夏纬英:《管子地员篇校释》,中华书局,1958 年。

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据清代学者戴震考订,成书于三国(221—280 年)时期②。该书记述河流水道凡“百三十七”③,并附《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六十条。约在五代至北宋时,此书部分亡佚,现存本只一百二十三篇。其成就在于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但所记水道繁简不等,也存在一些错误。

六世纪初,北魏郦道元(约 466 或 472—527 年)怀着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精神,研究历代的地理资料,并“访渎搜渠”,通过实地考察,刻苦钻研,在《水经》一书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四十卷④,三十余万字,以二十倍于原书的篇幅,系统描述了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水系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及水利开发。并以水道为纲,记载沿河所经地区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还有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兼容并蓄,几乎包括所有历史地理的内容。这样一部体例谨严、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历史地理著作,不但在我国是杰出的,在当时世界地理文献中也是无与伦比的。

郦道元在这部著作中,引用书籍多至四百三十七种,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碑刻,这些书籍和碑刻绝大部分都已亡佚,幸有郦注得以保留其吉光片羽。这部著作不但内容丰富多采,而且文笔绚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因在流传中辗转抄录,使经文与注每多混淆与舛误。明朱谋玮第一个为之作注,著有《水经注笺》四十卷,但考订粗略,订正不多。清乾嘉学者对《水经注》的校勘建树较大,其中最著者有全祖望《全校水经注》、赵一清《水经注释》,戴震校《水经注》开始较晚,但出书最先。全、赵、戴三人从校勘学上解决了不少经、注混淆问题,也补充和纠正了一些漏误。近代杨守敬、熊会贞又合著《水经注疏》,对郦注所征引故实,皆注明出典; 对所叙水道,皆详其迁流。并对全、赵、戴诸家的校释,也多所订正。近人陈桥驿对《水经注》的选释①,又取得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