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汉陆路交通的扩展

  1. 西汉时,在秦代北栈“褒斜道”外,又开辟了三条新的栈道:
  1. “陈仓道”自渭水边的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起,西南行,经大散关、凤县境,转东南沿褒水而达汉中郡(今南郑)。取道较褒斜道为远, 因其利用嘉陵江越过秦岭和大巴山地较为宽广的河谷,不象褒斜道那样崎岖险峻,因而成为构通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

  2. “故道” 从甘肃东部的两当起,沿嘉陵江下行,经徽县、青泥岭、白水关和陕西南端的略阳、阳平,与南栈相接①。这一条沟通陇、蜀的栈道,

①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① 《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王先谦补注。

① 严如熤:《汉南续修郡志》卷一。

从两当东北行,还可达凤县与沟通川、陕的陈仓道相连接。它和后来三国时期,魏遣邓艾伐蜀时修建的由甘肃岷县起,经武都、临江寨、文县进入四川平武、左担到江油的马栈坝为止的“阴平道”,成为两条主要的陇、蜀栈道。

  1. “子午道”这是王莽在褒斜道以东,另辟的一条“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②的新道。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南山是终南山,即凿通秦岭山路至今宁陕县,然后西沿子午河及汉水河谷,以达汉中市。这条栈道的开辟,大大缩短了由关中入川的路程。

秦时的“褒斜道”汉初已被毁,据《史记·高祖本纪》说:“张良辞归韩,汉王送至褒中,因说汉王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亦示项羽无东意”。以后汉武帝“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③。重新开通。

  1. 汉武帝时期还拓展了通向西北及东北边陲之地的道路:(1)元封四年

(前 107 年),“行幸雍,⋯⋯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④。这里所说的“回中道”,是秦代陇西大道通往北地郡鸡头山道路的延伸;(2)同时,通西域后,又沿着陇西大道的方向,开辟了经河西四郡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3)在东北方向,自今辽宁省以至朝鲜的交通线,早在战国时期,即已有所发展,史载:“燕⋯⋯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①。汉王朝随着势力向东北伸展,进一步形成了一条通往辽东地区的干线。

东汉时,为了北御匈奴、南击交阯以及征服西南夷等军事上的需要,也先后在边陲地区开辟了一些交通道路,如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 37 年), “沿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今河北蔚县东)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三百余里”②;建武十七年(41 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击交阯“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③;汉章帝建初八年(83 年),“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④。

  1. 秦、汉时期,沿交通要道分设亭、邮、驿、传。“亭”是供旅客止宿的地方。“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其民稠则减,稀则旷”⑤。“邮”是传书的机关,也可供人止宿,其设置较亭为密,而是“五里一邮”⑥;“驿”

    是供给传书者交通工具“驿马”的机构,“传”是供官吏乘坐车的机构,驿与传多共置,因通称为“置”。并规定“三十里一置”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