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河

至元十八年(1281 年),兵部尚书粤鲁赤等,首先在山东境内开“济州河”②。这条运河主要在恢复古代泗水的运道,使漕舟出淮南运河后,不必再由淮水上溯黄河,而直接涉淮入泗。只是泗水从发源地西流到济州任城(今济宁县)境内才折而南流入淮,因而漕舟入泗以后,最北只能到达任城。粤鲁赤施工的重点即在筑坝阻遏汶、泗二水,导引西流至任城。即北自泰安为牐(即闸),以导汶水入洸;东自兖州(今兖州)为牐,以遏泗水入洸,合而出于任城之会源牐,分流南北:南流入泗,北流至须城安山,合大清河(古

① 《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海运。

② 《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济州河。

济水故渎,即今山东境内的黄河),凡七十五公里①。于是江南之漕乃由江淮北上入泗,通过济州河至安山进入大清河,然后顺流东下,经东阿至利津县入海,再循海道北上直沽。这条河海联运的道路,比起绕道黄河的河陆联运要便捷得多,也可免去海运绕道成山角之险。

后来,大清河口受潮汐影响,常为泥沙所壅塞,航运不畅,漕运由济州河北运到东阿后,改由陆运到临清,以入御河②。但这段陆运道路长达一百余公里,不仅较中滦到淇门为远,且中经茌平县南低洼地带,夏秋雨季,道路泥泞,牛车跋涉其间,艰阻万状③。在济州河与御河之间,开凿新的运河,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