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之济”与“河南之济”

济水最早见于记载的是《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将济水说成是一条跨越黄河独流入海的水道。《汉书·地理志》:“《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②按王屋山在今河南济源县西北四十公里,汉武德县在今河南武陟县东南,意即源出今河南济源西北王屋山的一段河道,古时叫做沇水。汉时,它从今武陟县南流入黄河,人们对这段在黄河北面的济水,称做“河北之济”。其下游入河的水道曾数度变迁,据《水经》沇水:“又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又东过其县北,屈从县东南流,过隤城西,又南当巩县北,南入于河。”①按三国时温县在今河南温县之西,巩县在今河南巩县之东,说明三国时河北之济是由今河南温县西南入河的。又据《水经注》引《晋地道志》:“济自大伾入河”②。这里所指大伾系在今河南荥阳县西北汜水入河处,说明北魏时已改在温县的东南入河。后因原来入河的水道被黄河所筑河堤堵塞,始改道流入今漭河。

图 2-11 河北之济与河南之济

至于黄河以南的济水,本来是从黄河分出来的一条支津。经荥泽东出陶丘会汶入海。它所接受的黄河泥沙,经过在荥泽中停留沉淀,再加上荥阳与郑州之间,有京、索、须等几条源流短促,泥沙较少的小河注入,因而相对来说,济水不如河水那样浑浊。古代的地理学家看见济水与黄河以北的沇水隔岸相对,而且两条河流的河水均较清,便误会这是一条跨越黄河的水道。将济水看作“河北之济”的下游,而称为“河南之济”,合称为“清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