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震泽(太湖)的变迁

  1. 古震泽的形成

长江下游另一有名的古泽薮震泽,又名具区、笠泽。它位于长江、钱塘江下游三角洲上,面积二千四百二十平方公里,是仅次于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震泽与洞庭、彭蠡同是在燕山运动中形成的。在这次构造运动中,古震泽四周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中间断落下沉降为凹地,初步形成了震泽的原始湖盆,以后被海水浸淹成为一个大海湾。到第四纪冰后期,气候转暖,水量增多,河流搬运泥沙的作用日渐显著,长江和钱塘江所挟带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在河口地段堆积,逐渐形成了两大古河口沙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大

④ 《太平寰宇记》卷一○六,《江南西道》四,洪州·南昌县。

沙嘴相对伸展,终于使其间开旷的海岸封闭起来。从此,震泽开始与大海隔开,封淤成一个碟形的古泻湖。因此,古震泽是由构造运动和泻湖封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古震泽泻湖初形成时范围很大。根据历史及地质调查资料分析,它的北岸大致在常州经江阴至常熟一线,南达杭州湾北岸,东至昆山、金山一带, 西临溧阳、宜兴、长兴的丘陵地区。以后,由于长江三角洲的不断东伸,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使原来相连的古泻湖逐渐淤积,形成介于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太湖平原,也就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后来随着陆地的不断沉降,而沉降中心即在太湖及其周围地区,形成四面略高而中部低洼的盆地,接纳发源于茅山、天目山荆、苕二溪的来水,潴水成湖,并在与外海隔绝以后,转入湖水淡化过程,慢慢地形成为内陆淡水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