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夏水道

春秋时期楚所开荆南运河,随着云梦泽的南移,已淤塞不通。西晋时, “旧水道唯沔汉达江陵,千数百里,北无通路”。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灭吴之后,为了加强首都与江汉地区的联系,还镇襄阳的杜预乃“开扬口,起夏水,达巴陵千余里,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③。按扬口是发源于古江陵城西北的扬水会于沔水(汉水)的水口(在今湖北潜江县北的泽口)。据《水经注》记载:另一水道夏水从江陵东南豫章口和中夏口东南流,绕过华容县(今监利县北)南,东与扬水分支下扬水会合,再东北流至堵口(今沔阳县)入汉。这条运渠从汉水西南通江陵,东到巴陵(今湖南岳阳),避免了荆江及汉江下游的迂远和风险,由湘江可转运今湖南和广西等地的漕粮。从江陵到巴陵的运道,后世传说就是从荆江今石首县的调弦口, 经湖南华容县南通洞庭湖的华容河。

在杜预之后,扬夏水道又修浚过两次。一次是东晋建武元年(317 年), 荆州刺史王敦“凿漕河通江汉南北埭”①;另一次是南朝宋元嘉(424—453 年)中,“通路白湖,下注扬水,以广运漕”②。这可能是对杜预所开渠道的改建,使与路白湖相通,以增加运河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