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温暖期

仅经历一百年(从 1200 年到 1300 年的元代初期),回暖程度不及前三个温暖期。象群栖息的北界已移至南岭以南,即南移到北纬二十三度左右, 并有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趋向。南宋乾道七年(1171 年),“潮州野象数百食稼”。③恩州(今恩平县)等地山林中也有“群象”。⑤到十四世纪,广东雷州半岛至广西南部一带仍有野象分布。如明洪武十八年(1385 年),“十

① 《诗经·鲁颂·泮水》。

② 《十国春秋》卷七八《吴越武肃王世家》。

③ ④《宋史》卷六六《五行志》。

⑤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四,淳化二年(991 年)四月二十七日诏。

万山象出害稼,命南通侯率兵二万驱捕,立驯象卫于郡”。⑥二十二年(1389 年),“广东雷州卫进象一百三十二”⑦。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我国野象的分布仅限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等地了。

与温暖时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相反的是,寒冷时期却一般说来一个比一个长,寒冷程度一个比一个强。第一个寒冷期历经一百五十年(前1000 年左右到前 850 年的周代初期);第二个寒冷期历经六百年(公元初年

到 600 年的东汉、三国、六朝时代);第三个寒冷期比较短,仅经历了二百

年(1000 年到 1200 的南宋时代);第四个寒冷期从 1400 年明末清初开始,

迄今已有五百八十年。在这四个时期中江河封冻的情况是:由公元前 903 年

及 897 年长江支流汉水的两次结冰,到公元 225 年淮河首次结冰,到 1111 年太湖结冰,以至 1650~1700 年的五十年间,汉水五次结冰,太湖和淮河均四次结冰,洞庭湖三次结冰和 1670 年长江也几乎封冻。这一由北而南,由支流而干流的封冻过程,也充分反映出寒冷程度越来越强烈的趋势。

在同一个寒冷期,温度也有一系列上下摆动。我国四个寒冷期的最低温度分别在公元前 1000 年、公元 400 年、1200 年及 1700 年,其摆动范围在 1

—2℃。同时,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小循环,温度变动范围为 1~0.5℃。这就是说气候的变化是呈波浪式地进行的,各个高峰(暖的时期)或各个低谷(冷的时期)出现的时间大致相等。在我国气候史上曾有多次反复出现这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从而表明在人类历史时期,气温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变暖变冷。这种冷暖交替,只是一种气候的波动,并有一定的周期。但这种变动有一定的限度,它不会持久不变地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