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原引黄灌区的形成

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的北部,南起青铜峡,北至石咀山市的一段, 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界贺兰山,是一片沿黄河两岸呈南北向分布的狭长平原,长达一百五十公里,东西宽四十多公里。这里原是逐水草迁徙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场所。秦、汉政府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实行“守边备塞,劝农力本”的政策。“募民徙塞下”③,引黄河水以溉田,开辟了秦渠、汉渠、汉延渠及光禄渠等渠道。秦渠一名“秦家渠”,因属北地郡并位于黄河东(右) 岸,又名“北地东渠”。相传创始于秦④,具体年代已无考;汉渠亦在黄河东岸,位于秦渠之南。相传为汉武帝时所修,又名“汉伯渠”⑤;汉延渠秦时为“北地西渠”,因在北地郡黄河西(左)岸,故名。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 年),郭璜又在其基础上加以修理和延伸⑥,因名汉延渠;光禄渠也位于黄河左岸,为汉时光禄勋徐自为所开,因以为名。

以上这些渠道灌溉面积多在几十万亩。从而在宁夏平原上形成了引黄灌区,使“斥卤不毛”的塞外荒原,变成了村落栉比,田连阡陌的“塞北江南”

①。因而自古有“黄河百害,独富宁夏”之称。宁夏引黄灌区从此成为西北地

区的重要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