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正史的《河渠志》及有关河渠水利专著

从汉代司马迁《史记》的《河渠书》,到历代正史的《河渠志》,以及保存下来的若干有关河渠水利专著,表明了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在地理学中水利著述特别丰富的特色。

继郦道元的《水经注》之后,研究河流的主要著作有清代傅泽洪主编的

《行水金鉴》,全书一七五卷,是一部按河流分类、按年代编排的水利资料书。所收资料,上起《禹贡》,下迄康熙末年(1722 年),记述了黄河、长江、淮河、运河和永定河等流域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水利设施等,共约一百二十万字。后人又沿袭它的体例继续编修了《续行水金鉴》一五六卷和《再续行水金鉴》。前者为黎世垿等主编,所收资料为雍正初到嘉庆末(1723— 1820 年),共约二百万字;后者为 1936 年经济委员会水利处所续编,从道光初到宣统末(1821—1911 年),共约七百万字,成为我国最完备的一部水利资料书。

清代另一部重要的河渠著作,是齐召南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完成

③ 参阅竺可桢:《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记述》,《科学》11 卷 6 期,1925 年。

④ 《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崇祯元年四月一日。

① 尹赞勋:《石灰岩区域的喀斯特及其研究工作》,《人民日报》1961 年 5 月 21 日。

② 《徐霞客游记》,滇游月记,崇祯十二年七月初九日。

的《水道提纲》。全书二十八卷,专叙水道源流分合,包括漠北、西域及西藏境内诸水,皆以干流为纲,支流为目。作者因曾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得以参考内府秘藏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全国实测地图《皇舆全图》及各省图籍,因而能比较正确地记述各河道的流势,不同于一般地理古籍的辗转抄袭。

道光元年(1821 年)徐松撰成《西域水道记》一书,以罗布、哈喇等十一条干流为纲,叙述新疆水系,绘图附说,并加引证,对研究新疆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治黄事业的发展,元朝开始有了记载河工的书籍。第一部就是欧阳玄为总结贾鲁治河的疏、浚、塞三法而写的《至正河防记》。接着就是明代潘季驯,为总结他所创立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理论与实践而著作的

《河防一览》。明万历年间以主持“畿辅水利”闻名的徐贞明著有《潞水客谈》,他根据所谓“聚之则害,散之则利;弃之则害,收之则利”的认识, 提出了“蓄水于上游”的见解。清代靳辅著《治河方略》,是对十七世纪苏北地区黄、淮、运决口泛滥治理的经验总结。他的助手陈潢在所著《河防述言》中,记录了他在实践中创造的“以测土方之法移而测水”的“测水法”, 也就是现在测量流速和流量的办法。陈潢并分析黄河洪水成因,认为洪沙主要来自上中游的黄土高原,提出大治上游的主张。以上汇成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河流变迁、水利兴废的另一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