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制图学的输入与清代的测绘地图

十六世纪末叶,意大利神父利玛窦来到中国,传入西方的经纬度绘图法, 使中国地图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清政府聘用法国教士白晋(J.Bouvet)、雷孝思(J.B.Regis)及杜德美(P.Tartoux)等协助,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三角测量,为时十年,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 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为 1:1,400,000 的全国地图。这就是著名的康熙《皇舆全图》①。其中西藏部分有错误,后乾隆二十四年(1760 年)又订正了西藏部分的错误,并将新疆包括进去,完成乾隆《皇舆全图》②,但该两图均秘藏内府,未能推广。直至清同治二年(1863 年) 胡林翼根据两图绘制的《大清一统舆图》刊行于世,清初测绘地图的成果, 始得到普及。

以上四大源流,汇合成我国封建时代的“舆地之学”。它有一个总的特色,我国地理学从一开始出现,即以叙述其渊源与变迁过程为主要内容而成为历史学的一部分。以后历代的地理著作,无不着重于古今疆域政区或河流变迁的考订,很少超过沿革地理范围。两千多年来浩如烟海的典籍,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宝库与遗产。

② 据罗洪先:《广舆图》卷首附朱思本《自叙》。

③ ④据罗洪先:《广舆图序》《附记》。

① 1921 年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发现此图,后由该院石印,名《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

② 1925 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发现此图铜版,后由该院重印,名《清乾隆内府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