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76 年起改由清水沟入海时期

1976 年 5 月,经过实地勘查,为更利于行水入海,再次人工改道,在西河口截流,使自军马场附近顺清水沟引河,由甜水沟大沙嘴北侧的小海湾入海,行水至今。

解放后,由于两次人工改道,使三角洲顶点由宁海下移至鱼洼附近,三角洲改道摆动的范围也缩小至钩口与宋春荣沟之间,这使海岸演变动力发生新的变化。今后三角洲海岸的发展趋势,甜水沟与神仙沟两大沙嘴之间的新河口区,继续猛烈外长。这一新淤涨的称作黄河孤岛的地区,正纵横竖立着胜利油田的油井,成为平畴沃野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三角洲北部神仙沟—— 钩河口大沙嘴将转入浸蚀后退阶段,三角洲南部甜水沟大沙嘴以南至小清河口的岸段,则将保持基本稳定或稍有增长的状态①。

随着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它正与渤海湾北面的滦河三角洲,从南北两翼有如发动钳形攻势竞相把自己的三角洲推向渤海湾,使渤海湾越来越小。但是,黄河初改道由利津入海时,由于潮流受到新河口口门原河道沙嘴遮掩,海域浅缓,造陆迅速。百余年来,随着河道的延伸及河床摆动范围的缩小,河流的挟沙能力和海域的容沙能力都相对有了增加,今后的造陆面积势将出现逐步递减的趋向。

① 郭永盛:《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的变迁》,《海洋科学》1980 年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