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汉、晋时期的罗布泊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期塔里木河一直经由孔雀河下注罗布泊,因此, 罗布泊水域广阔。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因见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于是“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①。由此而产生了黄河重源的臆说。《水经注》也有泑泽“其水澄渟,冬夏不减”

②的记述,说明当时河、湖含沙量还较少,比较清澄和稳定。《史记·大宛传》:

“自阳关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临盐泽”的楼兰,正“当空(孔)道”。从位于罗布泊西北角的古楼兰遗址所出土的西汉至魏晋时期的文书,证实楼兰作为通西域的屯戍所在,农业很有发展,这显然与塔里木河经由孔雀河下注罗布泊有关。

近年,从卫星照片上见到,发源于祁连山流径安西及敦煌境内的疏勒河, 与罗布泊之间有明显的河道遗迹相连,证明历史早期疏勒河是由河西走廊西注罗布泊的。这为楼兰成为前往西域的主要通道,在自然条件上的优越性, 提供了更充分的论据。

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引晋释道安《释氏西域记》记载,葱岭北河、南河均东流注于罗布泊。北河指塔里木河经屈茨(龟兹)、焉夷(焉耆)、禅善(鄯善)入牢兰海;南河指阿耨达大水,也北流注牢兰海。同书又指出: “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注牢兰海者也;其水北流,经且末南山,又北经且末城西”,可见阿耨达大水当系指且末河的上游卡墙河。近年根据卫星照片反映,若羌河与米兰河下游皆有故道相连,东流注喀喇苦顺及罗布泊。可见阿耨达大水乃指卡墙河(且末水)合注宾河(若羌河和米兰河),最后注于罗布泊①。足证其时罗布泊水源的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