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河下游的古湖泊

  1. 大陆泽 又名巨鹿泽、广阿泽。《尚书·禹贡》导河:“北过绛水, 至于大陆”。《尔雅·释地》:“晋有大陆”,即指此泽。它位于河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河流冲积扇与黄河故道的交接洼地。《山经》、《禹贡》大河流经泽东,为漳北、泜南诸水所汇,水面辽阔,跨今河北省隆尧、巨鹿、任县、平乡四县。北魏以后,太行山诸水为改道流经泽西的漳水挟而北去。大陆泽水源短缺,湖泊面积缩小,仅剩“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①。宋大观二年

(1108 年),黄河“北流”于邢州决口,大陆泽被大量泥沙灌入,湖底抬高, 积水向北部相对低洼处排泄,汇入宁晋县的泜泽,使后者扩展成宁晋泊。明、清时大陆泽称南泊,宁晋泊称北泊。清代治理水患时,将南泊之水排入北泊, 北泊的水由滏阳、滹沱、子牙等河排入东淀②。清代后期,大陆泽就不存在了。

  1. 大野泽 又名巨野泽。《尚书·禹贡》徐州:“大野既潴”;《周礼·职方》兖州:“其泽薮曰大野”;《尔雅·释地》:“鲁有大野”;《左传》: 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史记·彭越列传》:“常渔巨野泽中为群盗”,均指此泽。位于今山东巨野县东北,古时为济、濮二水所汇。汉武帝时,河决瓠子,东南注于巨野,泽面曾一度扩展。唐时湖面“南北三百里, 东西百余里”③。其西南部后因受河水泥沙淤高,湖区向北相对低洼处移动。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 年),“滑州河决,侵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环梁山而合于汶,与南旺、蜀山湖相连,弥漫数百里”④。著名的梁山泊就此形成。宋天禧三年(1019 年)、熙宁十年(1077 年)二次河决,又相继从滑、澶东注梁山泊⑤。这一烟波浩渺,“绵亘数百里”⑥的巨泊,成为施耐

①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五《直隶》六,顺德府·巨鹿县。

② [清]陈仪:《直隶河渠书》,载《畿辅河道水利丛书》。

③ 《元和郡县志》卷十《河南道》六,郓州,巨野县·大野泽。

④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三,《山东》四,兖州府下,寿张县。

⑤ 《宋史》卷九一《河渠志》一,黄河上。

⑥ 《宋史》卷四六八《宦者杨戬传》。

庵《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农民起义军活动的地方。金代开始,黄河南徙,梁山泊水源枯竭,大片滩地涸露,被分割成东平、蜀山、南旺、马场、马踏五湖。元末明初,黄河经常北决,梁山泊又变成一片泽国。明代后期,黄河长期稳定由淮入海,梁山泊逐渐淤涸,蜀山、南旺、马场、马踏四湖大部淤积成仅夏季蓄洪的平缓洼地。清康熙初,梁山泊周围“村落比密,塍畴交错”①,湖泊已全被垦为农田。今天只有梁山县境源于汶水的东平湖,还多少保存了一些古代梁山泊的遗迹。

  1. 菏泽 一作荷泽。《尚书·禹贡》豫州:“导菏泽”;导沇水:“又东至于菏”。在今山东定陶县东。菏泽由古济水灌注,东出菏水,与泗水相接。唐时更名龙池,也称九卿陂,后因济水断流,菏水又为黄河泛道,渐为泥沙所湮没。

  2. 雷夏泽 简称雷夏或雷泽。《尚书·禹贡》兖州:“雷夏既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皆指此。它位于今山东菏泽县东北。北魏时,“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②。自宋代黄河常于曹、濮一带溃决后,雷夏泽即为黄河泥沙所淤涸。

  3. 孟渚泽 又作孟诸、望诸、盟诸、明都。《尚书·禹贡》豫州:“导菏泽,被孟诸”;《周礼·职方》青州:“其泽薮曰望诸”;《尔雅·释地》十薮:“宋有孟诸”;《水经注》:“明都泽,在梁郡睢阳县东北”③,均指此。它位于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古泗水支流丹水横贯其中。唐时, “周廻五十里”④。金、元以后,屡遭黄河冲积,泽渐湮没。

  4. 圃田泽 一作甫田。《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其泽薮曰圃田”。春秋时名原圃,战国时又名囿中⑤。故泽在今河南郑州、中牟之间。北魏时“东西四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⑥。因泥沙淤积,“中有沙罔”,被分隔成二十四个浅狭湖泊,其间各有“津流径通,渊潭相接”。它北通黄河, 东连济水、蒗荡渠,“水盛则北注,渠

溢则南播”①。成为黄河和鸿沟水系之间调节流量的水库。宋代继续起着调节汴河流量的作用②。金代以后随着汴河的淤废,圃田泽不断受到黄河南泛的灌淤,明万历年间(1573—1620 年),已变成一片由若干大小陂塘组成的沼泽洼地③,清代以后渐被垦为农田。

  1. 荥泽 一名荥波。《尚书·禹贡》:“荥波既潴”。在今荥阳县境。

《史记·魏世家》:“决荥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即指此泽。泽与河、济相通④,受黄河泥沙淤灌,干涸较早。据《尚书正义》引郑玄注:西汉平帝

① 康熙《寿张县志》艺文志,曹玉珂:《过梁山记》。

② 《水经注》卷二十四《瓠子河注》。

③ 《水经注》卷四十《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④ 《元和郡县志》卷七《河南道》三,宋州·虞城县。

⑤ 《史记·魏世家》:“秦七攻魏,王入囿之。”

⑥ 《水经注》卷二二《渠注》。

① 《水经注》卷二二《渠注》。

② 《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汴河下。

③ 清同治《中牟县志》卷九,艺文上。

④ 《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

(1—5 年)以后,即“塞为平地”⑤。

  1. 海隅薮 《尔雅》十薮:“齐有海隅”。在古济水下游,据郝懿行《尔雅·义疏》考证,其范围东至蓬莱、掖县,西及沾化、无棣,当为莱州湾近岸泻湖。湖面辽阔,后逐渐为黄河和海潮冲积的泥沙所湮。

除上述湖泊外,黄河下游还有一些著名的中小湖泊,在今河南境内的有逢泽(今开封市东南)、牧泽(今开封市北)、白羊陂(今杞县东)、萑苻泽(今中牟东)、大荠陂(今民权县境)、郏城陂(今荥阳县南)、乌巢泽

(今封丘县境)、蒙泽(今商丘东)、空泽(今虞城东北);山东境内的有高鸡泊(今夏津北)、阿泽(今阳谷县东)、湄湖(今平阴县东北);淮济之间的有■湖(今安徽宿县东北)、芒砀泽(今安徽砀山县南)、丰西泽(今江苏丰县西)等,多在唐、宋时因黄河南泛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