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放后江、海并流时期

解放后,在治淮工作中贯彻了“蓄泄并举”的方针,在上游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南湾、响洪甸等大型水库三十余座,中、小型水库四千九百多座, 总库容量达三百七十多亿立米;在中游,利用城西湖等湖泊洼地修建了十多处蓄洪滞洪工程,可滞蓄洪水二百八十多亿立方米;在下游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新沂河,使淮水分道东注黄海。完成了淮河入长江通道的扩大工程和分准入沂工程,使下游总泄水量达二万二千个流量。

此外,在全流域的干流和支流普遍地进行疏浚和加固河堤工程,开挖以排涝为主的骨干河道,兴建了大量沟洫配套工程和机电排水设备,开辟新的灌区。截至 1976 年,灌溉面积已从解放初的一千二百万亩增加到一亿亩。航运、水电、水产事业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从此,淮河旧貌换新颜,又成为造福于人的“利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