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汉以前海河各水分流入海

海河流域的冲积平原,大体上向东、向北微微倾斜,天津一带地势最低, 所以历史上海河流域的主要河道,都有向天津汇流入海

的趋势。当黄河早期《山经大河》由今天津附近入海时,今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以南各水均流入黄河,成为黄河的支流,以北永定河等水则分流入海。西汉时黄河下游及其入海道南移至汉章武县境,于是,今海河水系南部的几条干流,也摆脱黄河而分流入海。据《汉书·地理志》及《水经注》等记载考订,西汉时今海河的五大干流当时皆在大河以北独流入海。其中北运河(汉时的沽水)、永定河(汉时的治水,亦名■水)入海处在汉泉州县(故城在今武清东南杨村附近)境;大清河(汉时的泒水及滱水)入海处在汉文安县

(故城今文安县东)境;子牙河(汉时的虖池水)及南运河(汉时的清水) 入海处在汉东平舒县(故城在今大城县)境。可见海河的五大干流,在西汉时是从南、西、北三面分别由天津附近的洼淀分流入渤海,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水系。

西汉以前,海河流域正因为处于黄河下游,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的黄河,给予海河以深刻的影响。为了防御水患。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齐、魏两国,开始沿黄河建筑堤防。当时诸侯割据,“壅防百川,各以自利”。旱时截流夺水,涝时以邻为壑。一旦发生战争,更是以水代兵,决堤放水,

① 《山海经·大荒北经》:“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淹没敌国。赵惠王攻魏,曾多次决黄河与漳河河堤,中山国攻赵,也曾水淹鄗城(今河北高邑县)。西汉末建始四年(前 29 年),河决馆陶及东郡金堤, “漳水之东,大河之西,三百里间,枝津交错,梦如乱丝”,以致泥沙淤积, 河道堵塞,在海河地区造成严重灾害。东汉黄河改由山东千乘入海,从此, 海河流域受黄河的影响才比较少,这为以后海河水系的形成,以及海河流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