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汉末期黄河流域经济的破坏

早在西汉封建经济繁荣的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即因黄河的决口泛滥而受到破坏。汉武帝元光三年(前 132 年),河决瓠子,及王莽始建国三年(公

元 11 年),河决魏郡,均造成长期的泛滥,使广大地区农业生产受到破坏。鸿沟系统的水道,也大多为黄河泥沙所湮塞,原来号称居于“天下之中”的定陶,即因菏、济水道的湮塞而趋于衰败。

王景治河以后,河汴分流,使汴渠继续担负起连系黄河流域与江淮流域交通的作用。此后,黄河长期安澜。东汉中期以后,黄河中下游一带农业生产总算得到了一些发展。崔实在《政论》中提到青、徐、兖、冀四州人稠土狭,耕地不够使用,与关中及幽、凉二州土旷人稀的情况大不相同。

但是东汉后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军阀割据势力的形成,社会动乱,征战频仍。以袁绍为首的关东军起兵讨伐董卓时,董卓驱使洛阳及其附近数百万人西徙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冠掠,积尸盈路”。其军队到处烧杀抢掠,自洛阳东至陈留,南至颍川,“数百里中无烟火”。而关东军又内部分裂,自相残杀,所谓“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②。以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攻入三辅、长安,使长安城有四十多天成为空城,“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①。另外,袁绍和公孙瓒在冀、并、青州的连年混战,使“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河北地区遭到了严重破坏。袁术和陶谦分别窃据淮南和徐州,与曹操、刘备、吕布等不断混战,淮泗流域也被弄得残破不堪。

连年的军阀混战,使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都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①的残破局面。使秦、汉以来欣欣向荣的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来了一个大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