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形成

关于青海湖的形成,1938 年,我国地质学家孙健初在湖区考察以后,首次提出青海湖是因地层断陷、倒淌河倒流而形成的科学推论②。第四纪初,即在二百万年前的早一中更新世时期,青海湖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块断差异升降运动,湖区构造洼地下沉,形成新构造断陷湖。根据湖相沉积的分布,当时的青海湖面积较现在为广阔,东西长而南北窄,地堑的面貌极为清晰。并根据湖盆南缘黄土冲积平原中所发现的黄土夹砾石沉积的地貌,说明那时青海湖区的气候比较寒冷而干燥。

从青海湖区的地貌研究中,发现有早一中更新世的宽阔的古布哈河—倒淌河自西向东与黄河相通的河谷残迹,说明青海湖开始时是一个外泄湖。由于河湖共存,水体不大。大约到十三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时,这里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断裂块差异升降运动。湖水的出口处,倒淌河上游与贵德盆地的分水岭,在新构造运动中强烈隆起,阻塞了湖水的外流渠道,使湖盆封闭成为闭塞湖。倒淌河流向也从此改成自东向西,但倒淌河的名称仍被保存下来。又根据孢粉资料,晚更新世气候正向温暖潮湿转化,由于水源充足,湖水加深,水质淡化,湖面扩大,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陆水体,这是青海湖的全盛时期。

自一万年前的全新世初以来,由于湖盆周围继续上升,湖区气候复趋干燥,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使湖水下降,湖面缩小,水质咸化。这种萎退浓缩的趋势一直延续到历史时期③。

根据实地调查与勘察,湖的西侧在黑山西端距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二十公里处,发现有古湖堤遗迹,在湖的东岸,由湖边沿倒淌河至将军台、察汗城,有四、五个长满水草的洼地,属于湖水退缩以后留下来的遗迹,从而表明今湖西岸的黑山及东岸的将军台这两座湖畔孤山是在湖水退缩以后始脱离湖体的。由此可见湖水在东西方向上至少各后退了二十多公里。从湖的北面海晏湾到沙柳河冲积扇上最古老的一道古湖堤来看,湖水后退也在十至十五公里左右。目前的青海湖与一万年前的古青海湖相比,面积约减少了三分之一,水位则下降了一百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