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两代海上丝路大发展的主要标志

  1. 由“朝贡贸易”转变为“市舶贸易”

自唐代中期陆上丝路中断后,中西交通多由陆路转向海路。海外贸易也由过去以扩大对外政治影响为目的的“朝贡贸易”,转变为以扩大财政经济收入为主的“市舶贸易”。在广州开始有市舶使的设置。除收取外商十分之三的货物税外,地方政府通过收买、专卖所得“榷”利,即几“与两税相埒”

③。时人描绘广州蕃舶云集,“舶交海中,不知其数”④。宋时对发展海外贸

易更为积极。太宗雍熙四年(987 年),特“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 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⑤。及至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中西陆路交通几完全断绝,海上交通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再加上经济重心的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对海外贸易起了促进作用。宋政府除广州外,又设市舶使于杭州、明州、泉州等地,积极“招徕远人,阜通货贿”①。高宗绍兴末年,泉、广两舶市即“岁得息钱二百万■”②。更是“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③。元时在泉州、杭州设市舶都转运司,又在上海、澉浦、庆元(宁波)、

① 《伊本·拔图塔游记》第二卷页 136。

② 《马可波罗行记》中册,冯承钧译本页 609。

③ 《旧唐书》卷一五一《王锷传》。

④ 李肇:《国史补》卷下。

⑤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二。

①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二四。

②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五《市舶司本息》。

③ 《宋史》卷一八六《食货志·立市舶法》。

温州和广州设市舶司,积极奖励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