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失业率

我们能够从移动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残迹中拯救出什么东西来吗?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回答是,绝对能够。在过去 10 年中已经出现了一种把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区别开来的观点。

这一新的观点可以表述如下:在任何时点上,存在着一种既定的有惯性的或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的倾向。如果没有成本或需求冲击,实际通货膨胀也将以惯性的速度继续下去。没有成本或需求冲击是什么意思?简单他说就是,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就是非劳动的生产成本(如石油、食品)相对于劳动成本没有急剧的上升或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发生需求或成本冲击,那么,通货膨胀就可能偏离惯性的速度。

如果失业被压至大大低于自然率的水平,如在越南战争期间那样,那么, 通货膨胀就可能上升到惯性的速度以上。如果失业增至 8%或 10%的水平, 如在 1981—1983 年间那样,那么,通货膨胀便会下降到它原有的惯性速度以下。

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一旦实际通货膨胀升至惯性速度以上,人们就会适应新的情况。他们开始预期较高的通货膨胀。有惯性的通货膨胀

在图 13—6 表明的那份报告提出 13 年之后,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绘出了本图,并宣布, 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已经成为垃圾场中的过去的事物:“有人认为,持续地减少通货膨胀率会带来失业率的持续上升。然而历史的教训是,没有理由认为在平均失业率和平均价格水平变化率之间存在着确定不移的关系。最好是认为,在长期中,平均失业率和平均通货膨胀率是无关的。以前的政策制定人没有接受这一结论,是使我们经历 10 年之久的停滞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资料来源:《1982 年总统经济报告》。这里的价格指数是 GNP 校正指数)。

率适应新的现实得以调整①。

① 宏观经济学者描述过有惯性的通货膨胀适应实际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的几种机制。一种早期的解释是把这一过程简单地看作事实出现后的学习——如果你的狗咬了你几次,你就会想到这不是一条温驯的狗。较

当有惯性的或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变动时,菲利普斯曲线可能变得不可靠。例如,越南战争,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都把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向上推动。接着,1979 年以后的货币紧缩时期导致了“通货膨胀逆转”,惯性的速度也随之下降。问题:使有惯性的通贷膨胀率上升或下降, 现在会发生什么情况?(这里表示的价格指数是消费者价格指教(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