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规律

如果资源是无限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就不会成为问题。如果能够无限量地生产每一种物品,或者,如果人类的需要已经完全满

足,那么,某一种物品是否生产得过多是无关重要的事情,劳动与原料是否配合得恰当也是无关重要的事情。

由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物品和收入如何在各个人和阶级之间进行分配,同样是无关重要的事情。

在上述的情况下,就不存在经济物品,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相对稀缺的物品。

研究经济学或“寻求经济的办法”就会没有什么必要。一切物品都像空气和沙粒那样,是自由取用物品。

然而,并不是所有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在现实社会中,即使小孩子也会懂得,“二者得兼”不是“选择哪一个”。这个问题的可容许的答案和发展中国家或以前的世纪相比,现代工业社会诚然是非常富有,但是,较高的生产水平似乎总是带来较高的消费标准。稀缺依然存在。

人们认为,他们需要和“应该有”冷热水管、集中供暖设施、冰箱、教育、电影、收音机、电视机、书籍、汽车、旅游运动和音乐会、不受干扰的私生活和生活空间、时髦的衣着、洁净的空气和水、安全的工厂,等等。

生物学家告诉他们,每天花费几分钱在一种稀粥上就可以使他们得到充足的营养①。但是,凡是掌管过家庭预算的人都知道,社会生活必需品—— 那些绝对必要的东西——和衣食往等生理上最低的需要并没有什么关系。

大约 30 年以前,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在《卡裕社会》中曾经雄辩地指出,今天美国大部分人的生活已经超过了生理上所需要的水平;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的选择取决于流行风尚和广 告宣传②。

当今之世,资源萎缩,生产力停滞不前,公路支离破碎,在这种情况下, 这种稀缺已告终结的呼吁显得声势微弱。为了使普通美国人都能生活得像一般医生、律师、广告经理——更不用说真正富有的人——那样好,我们的总产品就必须比目前的数量大好多倍。

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有好几亿人无可否认地受到营养不良和物质匾乏的折磨。

因而,我们目前的消费中虽然包含许多无足轻重的东西,经济学与之斗争的关键事实却是:物品是稀缺的。虽然许多人很富裕,然而世界上还有几十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的境况中。需要去做的有用的工作还很多。

① 研究结果表明,合乎标准的成年人一年的营养在 1984 年可以用大约 300 美元买到,或者每天 80 美分。但是,这意味着那样的伙食:卷心菜、菠菜、猪肝和面粉!参见乔治·J·施蒂格勒:《生存的费用》,载

《农业经济杂志》,1945 年 5 月,第 304—314 页。此文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对经济学和国防很重要的数学技术“线性规划”的先驱者。

② 约翰·肯尼斯·加尔市雷思:《丰裕社会》(霍顿米福林,波士顿,195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