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 曲线

下面来研究 LM 曲线,它表示货币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图 17A—3 说明LM 曲线是怎样取得的。这个图形与图 16—3 相似,显示了一条垂直的货币供给曲线(反映中央银行具有固定的 M 指标这一假设)以及货币需求按相反的方向对利息率作出反应。均衡利息率出现于供求交点,由图 17A—3 中的E 点表明。

但是,请回想一下:货币需求图形没有把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人们持有货币大半是出于交易的目的——明确地表示出来。当产量和收入增加时,处于每一利息率水平的货币需求都会增大。

因而,如果我们想要考虑一下较高的 GNP 水平的影响,那么我们便须在日 17A—3 中将货币需求曲线从 DD 向右移动到 D′D′。从而,新的产量较高的货币市场均衡由图 17A—3 中的 E′点来加以表示,该点具有较高的均衡利息率。

现在,我们随时可以得到 LM 曲线,之所以被称为 LM 曲线。是因为该曲线提供能保证货币需求(早期被称为“灵活偏好”,即“L”)等于固定下变的货币供给(“M”)的各种利率一产量组合。简单他说,LM 曲线上的每

一点都代表一对相互对应的利率和产量,而对于每一对利率和产量来说,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是相等的。

为什么 LM 是向上倾斜的?比如说 GNP 增加;随着 GNP 水平的上升,对于 M 的交易需求也增加。但是 M 的供给没有增加。那么,为了满足新的交易需求,额外的 M 从哪里来呢?它来自于较高的利息率所释放出来的货币。回想一下:在图 17A 一 3 中,较高的利息率阻挠了对于 M 的部分需求。用一种有些过于简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一点:对 M 的交易需求逐出人们所持有的对利息率反应灵敏的那部分 M。数量较多的交易 M 是通过诱使人们保持债券或储蓄帐户而放弃货币而得到的。为了了解 LM 曲线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考察一下图 17A—2 和图 17A—3 中的 E 和 E′点。注意:在图 17A—2 中的 LM 曲线右上方的 E 点上所看到的产量 Q'是多么的高——同时伴有较高的利息率(读者把图 17A—2 和图 17A—3 中的 E 和 E′点间的关系叙述一遍)。

处于 M*的垂直线是由联邦准备制度确定的货币供给。它的垂直表示无论利息率是多少 Fed 都下定决心供给相同数量的货币这一事实。

对于货币的需求由 DD 来代表。它之所以是向下倾斜的(如图 16—3 所示)是因为较高的利息率使得个人和企业尽可能地减少他们手中的现金。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较高的 GNP 水平怎样改变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当 GNP 上升时(从 Q 到Q′),货币需求曲线从 DD 移至 D′D′。利息率必定上升以诱使人们保持相同数量的 M。因此,(i, Q)和(i′,Q′)在图 17A—2 的 LM 曲线上是两个不同的点(E 和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