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在我们离开投资需求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再谈一谈与投资有关的一个重要差别。如果你看一下一张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早期的报纸,你会看到每年 8%。

15%,甚至 18%的名义(或货币)利率。这与 60 年代早期的 3%、4% 或 5%的利率形成对照。这个比较是否说明近年来投资应该已经崩溃了呢? 或者,以巴西为例,巴西的利率每年达到 40%到 300%。这难道不会挫伤最旺盛的企业家精神吗?

奇怪得很,答案为:否。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早期美国的投资实际上高于历史水平。

巴西在 70 年代也呈现出极高的实际投资水平。

对这个难题的答案在于实际利率概念。在 70 年代的美国或巴西,高的货币利率与同样高,或者有时甚至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的确,你必须付很高的利息去借款。但是当你偿还时,它已成为贬值了的美元或克鲁赛罗。用实物表示的利率实际很低,甚至是负数。

一个例子可以使这个概念较为清楚。假如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是 20%, 如果你今天借入$1000,明年必须偿还$1200。但是,由于通货膨胀,明年$1200 的实际价值正好和今年的$1000—样。所以在实际上,你偿还了完全相同的

实物量。在这种情况下,用实物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为零,而不是 20

%。

更加一般地说,我们可以概括如下:

实际利率是借款者用实际物品和劳务偿付的利息。它等于名义(或货币)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第三十章的图 30—3 说明了美国近年来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变动。

这个概念怎样与投资联系起来?回想一下:我们在表 7—3 中所作的分析假设没有通货膨胀,所以实际和名义利率是一样的。如果存在通货膨胀, 那末第(3)栏所示的收益就不再是固定的;它将按通货膨胀率上升。未来收益实际上会高于初始阶段的收益,投资的货币价值也会随着通货膨胀而同时提高。用图 7—7 的投资需求表来表示,如果那里的利率是名义利率,那末通货膨胀将使曲线垂直地向上移动。

为消除通货膨胀对收益和对名义利率的歪曲作用,经济学者往往认为比较容易的方法是用矫正通货膨胀后的单位来分析投资。这就是说:投资需求可以通过考察实际产出和实际利率对实际投资支出的影响来加以分析(在这里,“实际”产出和投资指的是这些变量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价值)。

实际利率概念就这样解决了 70 年代在巴西或美国见到的高投资伴随高利率这个矛盾的现象。尽管名义利率是高的,实际利率却是低的,正是低实际利率导致了 70 年代后期的旺盛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