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通货膨胀的代价为多大
最后一个问题是:把通货膨胀从经济中排挤出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多大?通货膨胀逆转,即采取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的代价如何?
这个问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提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有多么平缓? 如果菲利普斯曲线是平缓的,这意味着减少通货膨胀需要大量增加失业,因而通货膨胀逆转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另一方面,如果菲利普斯曲线是陡直的,那么,稍稍增加失业就会使通货膨胀迅速下降,从而通货膨胀逆转就是比较轻松的。
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统计研究,它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相当一致的。让我们从自然失业率为 6%,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为 9%的情况开始。根据统计估计,如果失业率提高到 7%,一年之后又回到 6%,通货膨胀率将会下
降约 1/2 个百分点。这样,要使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就必须使夫业在高于自然率以上两个百分点的水平上保持一年的时间①。
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由通货膨胀逆转政策所带来的 GNP 的损失。根据第十章所讨论的奥肯定律,夫业高于自然率两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实际 GNP 低于潜在的 GNP4%,拿 1985 年来说,当年的潜在 GNP 为 4 万亿美元,由于把通货膨胀降低一个百分点而损失的 GNP 就为 4 万亿美元的 4%,即 1600 亿美元。
这一数字的精确性已经远远超过经济科学所能达到的程度。经济学者已经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来考察通货膨胀逆转的代价。
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一个谨慎的概括有如下述: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通过高失业
和衰退来减少通货膨胀的代价似乎是,使通货膨胀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要损失 1000 到
2200 亿美元的 GNP。
有可能根据最近的经验事实来对这一套估计值进行验证。在 1980—1984
年间,美国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很长的衰退。表 13—1 说明对衰退造成的产量损失的估计值(与在潜在产量水平进行生产的情况比较而言)以及对有惯性的通货膨胀车的下降的估计值。计算结果表明,1980—1984 年问通货膨胀逆转的代价是,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大约使国家损失 1700 亿美元的产值。
可信度和通货膨胀 最近的经验事实有助于说明另外一点。在最近 10 年里,许多不同意主流派观点的人宣称,主流派的观点过于悲观。有些人—
—如我们在第十六章将要接触到的货币主义者和理性预期理论家们——争辩说,公开宣布的可信的政策,如采取固定货币规则之类,会迅速而痛苦较少地导致通货膨胀的下降。大胆的实验会提供鲜明的结果,表 13—1 中显示的证据在相当程度上是决定性的。
1980—1984 年的期间表明,用经济萧条来减缓通货膨胀的代价正如奥肯和其他悲观主义者所论证的那样高;这段时期还表明,用事先公布“货币主义的”政策来增强可信度似乎也不能有效地降低代价。较正式的研究见之于罗伯特·戈登、已故的奥托·爱支斯泰因、乔治·珀里和奥里维尔·布朗夏德等人的论文,他们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相同的。
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会使国家损失 1000 亿到 2200 亿的美元; 对通货膨胀逆转的成本的这一想法是令人震惊的。猛一听到这一观点,人们的反应通常有两种:第一,这样一种结果合算吗?第二,有没有代价更小的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
关于“是否合算”的问题,人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我们在上一章里考察了通货膨胀的代价。我们看到有种类广泛的各种代价,尽管没有一种可以数量化的代价似乎具有很大的数值。但
通货膨胀逆转的代价(1980—1984 年)
① 阿瑟·奥肯在“有效的通货膨胀逆转政策”(《美国经济评论》1978 年 5 月)中评述的若干研究文章, 对较高的失业所造成的通货膨胀逆转的影响作了一系列估计。这里所用的数字已考虑到奥肯的评论和R·J· 戈登以及其他人的最近的研究成果。
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 |
|
---|---|
1979 |
9% |
1984 |
4% |
变动 |
-5 个百分点 |
潜在的 GNP 和实际 GNP 之差( 1984 年价格) |
|
1980 |
$1050 亿 |
1981 |
1150 |
1982 |
2700 |
1983 |
2500 |
1984 |
1100 |
总计 |
$8500 亿 |
通货膨胀逆转的代价=$8500 亿/5 百分点=$1700 亿/每个百分点表 13—1 对 1980—1984 年间通货膨胀逆转的代价的说明
本表说明把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从 1979 年的约 9%降低到 1984 年的 4%左右所需要付出的代
价。在这段时间里,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了 5 个百分点,而经济的产出量比潜在的 GNP 少了 8500
亿美元。这一数字与根据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美国经济运转所做的估计值很接近,(资料来源,作者的估算)是,我们注意到,说代价不能加以数量化并不意味着官们是微不足道的(考虑言论自由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即关于以较小的代价减少通货膨胀的方法的可行性问题,
在过去 30 年中一直是人们讨论和争辩的题目,这就是收入政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