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减规律

我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缘说明最著名的经济关系之一:“收益递减规律”。

这条规律所说明的并不是两种物品(例如大炮和玉蜀黍)之间的关系, 而是用于生产的某一种投入(例如劳动)和用它生产出来的产出(例如玉蜀黍)之间的关系。

更具体他说,收益递减规律指的是:当我们连续地把同单位的可变投入量(例如劳动)增加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其他投入量(例如土地)上时,我们所得到的增加的产出量是递减的。

这里有一个例子来说明收益递减规律。我们进行下面的在控制下的实

验,在一定数量的土地上,如 100 英亩,我们最初不加上任何劳动。我们发

现,当劳动的投入量为 0 时,玉蜀黍的产出量为 0。因此,在表 2—1 上, 我们记下,当劳动力 0 时,产量为 0。

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有关的实验。我们把一单位的劳动投到同一块土地上。

现在得到的产出量是多少呢?纯粹的推理不能提供答案:我们必须观察实验的结果。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假设我们观察到的玉蜀黍产出量为 2000 蒲式耳。

收益递减规律系指,由于增加相同单位的可变投入(如劳动)于一定数量的不变投入(如 100 英亩土地)而增加的产出量(如玉蜀黍)是递减的,填上第四个劳动者所增加的产出量。

现在进行第三次在控制下的实验。土地的数量依然固定不变。我们再度

改变劳动的投入量,使这次增加的劳动单位和上一次完全相等。这就是说, 把一单位劳动增加到两个单位,以便和上一次从 0 单位增加到一单位相等。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实验结果,看看增加的五蜀黍的产量是多少。

我们现在可以观察收益递减是否已经到来。我们是否据有 4000 蒲式耳

的玉蜀黍总产量,其中 2000 蒲式耳和上次一样是由于增加一单位劳动而增加的产出量呢?还是会发现递减的收益,由于增加这一单位劳动而增加的产出量少于 2000 蒲式耳,即比上一个劳动单位所增加的产出量为少呢?

如果收益递减规律确实发生作用,我们的实验只能有一种结果。第二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出量要比第一单位的少一些。再加入第三个单位的劳动, 增加的产出量就会更少些。再加入劳动单位所增加的产出量就更少。

表 2—1 给出的数值说明了,当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收益递减规律是一个经常观察到的经济和技术的重要规律。但是,它并不是普遍正确的。往往在你加入相当多相等份量的可变因素之后,它才生效。换句话说,可变因素一开始可能生产出递增的额外收益,因为我们可能只需要走到田里。做拾起铁锹这样极少量的劳动。但是,最终势必出现递减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