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 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道路

解放后,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 因而使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唯利是图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经常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发生矛盾。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府已经实行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工商业、进行“三反”、“五反”斗争、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 1953 年起,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出现企图摆脱国营经济的领导, 盲目发展,自产自销、套购、抢购重要物资、抢购粮食、哄抬粮价、扰乱市场,破坏国家计划等活动。这样社会主义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认为,在限制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加紧对它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办法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怎样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在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之后,就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生了比较固定的联系,而在它们中间就逐渐渗入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这样,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加,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削弱,最终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基本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它已经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企业通过订立合同,在企业外部,即在流通过程建立了联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控制了资本主义企业的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因而造成了资本主义企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依赖。资本主义企业进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后,就在生产和经营方向、活动范围、剥削程度、产品价格和市场条件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不同程度上被纳入了国家计划之中。这些企业的盈余,按“四马分肥” 的原则分配,即企业的盈余,按照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基金和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本家不能再得到全部盈余,而只能得到盈余的 1/4。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已经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的剥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生产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国家计划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 19、74、113 页。

的轨道。

虽然如此,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它仍然保存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生产盲目性等特点,因而还需要进一步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它又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合营两个阶段。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就是在原有的私营企业中加入国家的公股,并由国家派干部负责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这时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联系,就由企业外部进入到企业内部,从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 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已经不是资本家单独占有,而是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企业的生产资料支配权、经营管理权和人事调配权等,实际上已转到国家手中。资本家的私股虽然仍是资本,但已失去了独立的地位,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再采取资本主义的方式,而是逐步地向国营经济看齐,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服从国家计划要求为指导方针;工人虽然还没有最后摆脱被剥削的地位,但已开始成为企业的主人;在利润分配方面,虽然仍然按照“四马分肥”的原则进行,但由于企业是公私共有,资本家只能按照私股所占的比例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部分, 而不能象在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那样占有企业盈余的 1/4。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受到了更大的限制。这些都说明,公私合营企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了。由于这些变化,因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潜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再加上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和扩建, 所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进一步提高了。

但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仍然没有完全消除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它还承认私股的所有权,企业内部也还存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造,即实行全行业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资本家的赎买由分配利润制度改为定息制度。即资本家按照合营前的资本总额,在一定年限内,每年领取 5%的定息。定息仍然是一种剥削收入。但在实行定息制度后, 资本家除了领取定息之外,对企业的生产资料已无权过问,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统一使用和支配,企业的管理完全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资本家虽然在企业中也安排了工作,但他已不是资本家的身分了, 工人完全摆脱了雇佣劳动者的地位,成为企业的主人。所以,实行全行业合营的企业,除了资本家还拿定息之外,已经和国营企业没有多大差别了。

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合营,是从 1956 年初开始的。当时的情况是,1955 年冬,由于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割断了资本主义同农村的经济联系,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接受进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 1 月,继农业合作化高潮之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资本主义改造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到 1956 年底私营工商业全部变为公私合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