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财政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改善

由于“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国家财政支出超过收入,财政不能平衡, 从 1958—1961 年连续 4 年出现财政赤字(1958 年 21.8 亿元、1959 年 65.8 亿元,1960 年 81.8 亿元,1961 年 10.9 亿元)。但是,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财政收支不但得到平衡,而且还有了盈余。1962 年余额为 8.3 亿元,1963 年 2.7 亿元,1964 年 0.5 亿元,1965 年 7 亿元。②而且还还清了外债。

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民收入也增加了。1965 年达到 1387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186 页。

② 同上书,第 162、167、20、23、25 页。

③ 同上书,第 162、167、20、23、25 页。

④ 同上书,第 162、167、20、23、25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167、20、23、25、445、22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167、20、23、25、445、22 页。

亿元,比 1962 年的 924 亿元增长了 52.7%。③市场上,社会商品购买力,在

“二五”时期大于零售商品货源达 20.9 亿元;而在 1963—1965 年的 3 年中,

零售商品货源却大于社会商品购买力 53 亿元,为市场稳定打下基础。在 1961

年和 1962 年的经济困难时期,曾对一部分商品实行高价,并扩大了凭票供应的范围,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商品供应的增加,这些临时措施已经陆续取消。全国零售物价大幅度下降,到 1965 年只相当于 1957 年的 109%。在人民生活方面,由于生产恢复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职工工资也有增长。1965 年职工平均工资比 1962 年增长 10%。1965 年全国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为 125 元,比 1962 年增长 8 元,比 1957 年增长 23 元,其中农民 100

元,非农业居民 237 元。①市场商品供应增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965 年为

670.3 亿元,比 1957 年(474.2 亿元)增加 42%。②各种副食品、日用工业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也增加了。由于农业还没有完全恢复,1965 年全国每人平均的粮食、食油、棉布的消费量,仍略低于 1957 年的水平。总的看来,人民已经渡过最困难的时期,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

由上可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适时的,它的执行对恢复和国民经济起了重大作用。

③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167、20、23、25、445、22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484、367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484、3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