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8—1 主要农产品平均年产量 单位:万吨

品种

“七五”时期

“六五”时期

“七五”比“六五”增长百分比(%)

粮食

40622

37064

9.6

棉花

404

432

-6.5

油料

1446

1205

20.0

甘蔗

5054

3775

33.9

甜菜

1061

789

34.4

黄红麻

64.0

89.5

-28.5

烤烟

200

158

26.6

蚕茧

44.7

33.9

31.9

茶叶

51.6

39.7

30.0

水果

1678

930

80.4

猪牛羊肉

2185

1463

49.4

水产品

1042

569

83.1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光明日报》 1991 年 3 月 14 日。

林业和绿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七五”时期,人工造林总面积超过 4

亿亩。科技兴农有了良好的开端。优良品种、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已显示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在畜牧业生产方面,由于推广良种繁殖,进行科学饲养,疫病防治,使用配合饲料,畜禽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有所提高。1990 年末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达到 3

886 亿元,比 1985 年末增长 82.4%,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2854 亿瓦特,比 1985年增长 36.5%;化肥施用量增长 46.8%,农药,塑料薄膜等使用量也均有所增加。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1)耕地大量减少,199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比 1985 年末减少 1854 万亩;(2)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近两年虽然有所恢复,但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水土流失、沙化碱化的情况仍在发展;(4)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薄弱。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0 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 16 253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87.8%,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等非农业产值增长 1.6 倍,所占比重由 1985 年的 42.9%上升到 1990 年的 54.6%。“七

五”时期,乡镇企业共吸收农村劳动力 2200 万人。

(三)工业生产方面。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但波动较大。1990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 23 851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85.1%,平均每年增长 13.1%,超过计划增长 7.5%的目标,是继“一五”、“六五”之后,第三个高速增长时期。但是发展不平稳,出现了明显的起伏,前 3 年经济过热,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7%,后两年进行治理整顿,宏观紧缩出现了市场疲软,速度明显趋缓, 年均增长 8.1%。“七五”时期,重工业年均增长 12.2%,轻工业年均增长14.1%。从所有制看,全民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 7.3%,集体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 17.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资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 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 1985 年 97.7%下降到1990 年的 91.4%。

列入“七五”计划的 28 种工业产品产量,有 23 种产品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汽车、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等因受市场需求制约,1990 年控制了生产;原油、木材受资源限制,没有完成计划。“七五”时期主要工业品平均年产量,均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见表 28—2。

工业生产能力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到 1990 年底,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

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达 14 000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1 倍。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业基础设施,平均每年有上百个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竣工投产,一些重要产品的生产能力逐年扩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