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0—10

/1952/1953/1954/1955

工业总产值/100/100/100/100

沿海工业产值比重/73.0/71.7/69.7/68.1 内地工业产值比重/27.0/28.3/30.331.9 资料来源:同表 10—9。

内地投资比重增大,逐步改变着国民经济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

  1. 主要工业部门投资的地区分配,尽量和原料、燃料产区相适应。如国家对黑色金属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前 3 年,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三省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占全国的81.7

%,就是因为这里是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据 1955 年年末统计,辽宁地区集中了全国 A+B+C1 级铁矿储量的 44.5%,锰矿储量的 23.2%。

再如棉纺织工业的投资分配,主要在产棉区。1953—1955 年,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主要产棉区的棉花产量接近全国半数,而原有棉纺织企业产值(包括北京、天津)只占全国 1/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 3 年,国家在这些地区新建和改建了许多棉纺织厂,投资达 57000 万元,占全国 73.2%; 因而其产值比重已接近全国的 1/3。

工业投资接近燃料产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也注意到这一点。我国原有的煤炭、电力工业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1954、1955 两年,

这两个地区的煤炭、电力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84.4%和 66%。为充分利用原有的燃料动力资源,1953—1955 年这两个地区全部工业投资比重占全国的 70%,与此相适应,煤炭、电力工业的投资也各占 83.7%和 59%。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工业建设地区分布方面,除了注意到沿海和内地的关系以及投资地区接近工业原料和燃料产地以外,还适当地照顾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主要集中于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中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资源勘探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探明矿产资源是正确规定工业建设的先决条件。旧中国的地质勘探工作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资源勘探事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从 1952 年起到 1956 年止,5 年来完成钻探进尺 876 万公尺,超过解放前半

个世纪钻探总进尺的 50 倍以上;完成槽探 989 万立方公尺;完成各种比例尺

的地质测量 176 万平方公里。1957 年继续进行勘探工作。到 1957 年底,已

经探明我国煤矿储量约为 544 亿吨,铁矿储量约 56 亿吨,石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藏储量都有很大增加。地质资源的勘探工作跟不上建设需要的情况,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大量进行地质勘探的结果,证明我国的各种矿产资源是极其丰富的。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个问题,除了表现在以上 5 个方面外,工业生产的飞速增长也是重要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