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工作重心转向备战

60 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形势面临美苏争霸,特别是后来美国扩大印度支

那战争,中共中央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决定加强备战,于是 1965 年开始,经济工作实际上转向备战的轨道,大搞三线建设。

1963 年中共中央曾正确决定,经济工作要实行“解决吃穿用,加强基础工业,兼顾国防和突破尖端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1964 年 5、6 月间, 国家计委曾初步设想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2)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3)加强基础工业。但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三五”计划汇报时指出,制订计划要考虑打仗,要搞三线基础,一、二线要搞点军事工业。1964 年 8 月,美国在越南制造了北部湾事件,后来又悍然轰炸越南北方,全面发动了侵越战争。毛泽东提出,工厂内迁,工厂可以一分为二,要抢时间迁到内地去。各省都要搬家,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①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在 11 个内地省区建设三线战略后方,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保

证,新建项目都要摆到第三线。1964 年 9 月,中共中央批准和下达了 1965

年国民经济计划,提出 1965 年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争取时间,大力建设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1965 年 8 月,国家建委召开了全国搬迁工作会议,提出搬迁工作必须适应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需要,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1965 年 9 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国家计委拟定了关于“三五”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计划提纲中,将计划的基本方针任务,从解决吃穿用转为以备战为中心。所以“三五”计划实质上是一个以国防大小三线建设为中心的备战计划。1965 年 11 月,毛泽东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视察时,又强调要做好备战工作,要修工事设防,多挖些防空洞。当时确定内地建设的总目标是,用多快好省的办法,在纵深地区建立一个部门齐全、工农结合、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基本自给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重点是建设西南后方。

加快内地建设,对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地区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当时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在三线建设上要求过急,加之未能注意兼顾沿海地区与内地的关系,结果在生产建设上遗留了不少问题,这对于刚刚经过调整的国民经济不能不是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