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1—8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4)》,第 293、296 页;《伟大的十年》,第 138—139 页。

② 《伟大的十年》,第 140 页。

邮路总长度

(万公里)

电信线条长度(万条公里)

邮电业务总量(亿元)

合计

长途电信

市内电话

县内电话

一、绝对数

解放前最高年1949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1957 年

二、指 数

以解放前最高年为 100

1957 年

以 1949 年为 100

1957 年

以 1952 年为 100

1957 年

74.8

56.1

46.8

9.3

70.6

57.6

29.2

7.5

20.9

0.97

129.0

88.2

36.5

11.1

40.6

1.64

151.5

102.9

45.6

13.0

44.3

1.98

164.0

113.8

48.7

15.2

49.9

2.19

173.9

127.2

51.2

17.4

58.6

2.38

181.1

185.6

56.4

21.6

107.6

2.98

222.3

209.4

61.1

23.1

125.2

2.94

297.2

373.0

130.5

247.3

314.8

363.5

209.4

306.2

599.0

303.0

172.3

237.4

167.3

208.8

308.3

179.2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 1984 )》,第 293 、 296 页表;《伟大的十年》,

第 138 — 193 页表改制。

通也相应地扩大和发展起来。1957 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474.2 亿元,比1952 年(276.8 亿元)增长了 71.3%。①其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是:全民所有制商业,1952 年占 34.4%,1957 年上升为 62.1%;集体所有制 1952 年没有, 1957 年占 16.4%;合营商业 1952 年占 0.4%,1957 年占 16%;个体商业 1952年占 60.9%,1957 年占 2.7%。一些主要消费品的零售量,1957 年比 1952 年增长的百分比是:粮食 23、食用植物油 35、盐 31、糖 87、棉布 19、胶鞋82、机制纸 54、卷烟 75。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商业通过采购工农业产品、供给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扩大城乡物资交流、稳定市场物价等一系列工作, 有效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1957 年,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农副产品采购额达 217.5 亿元,比 1952 年(140.8 亿元)增长了 54.5%,5 年内,共采购农副产品总额达 962.7 亿元。①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对农副产品进行采购工作的同时,也积极通过供销合作社供应农村各种生产资料。1957 年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额为 32.6 亿元,比 1952 年(14.1 亿元)增长了 131.2

%。②5 年内,共供应农村生产资料达 142 亿元。③5 年内,供应农村主要农业生产资料情况:化肥 592.5 万吨,农药 43.5 万吨,农药机械 289.7 万架,双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4)》,第 345、465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4)》,第 364 页。

② 《伟大的十年》,第 150、144、155、156 页。

③ 《伟大的十年》,第 150、144、155、156 页。

轮带铧犁 164.5 万部,动力机械 53.5 万马力。④这样多的生产资料投入农村,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和其他几种主要商品(食用植物油、棉布、棉花等)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5 年内,国家征收公粮 1666 亿斤,收购粮食 2690 亿斤,两者合计占粮食总产量(折成去壳粮)的 28%,扣除销售给农村的部分,国家实际向农民征购的粮食为 2592 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 16.6%。⑤

我国的市场物价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上是稳定的。不过国家为了缩小解放前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计划地提高了一部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而农村市场上工业品的零售价格则基本上没有变动,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的差额,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如 1957 年全国农产品采购价格就比1952 年提高了22.4%,而同年全国农村工业品零售物价则和1952年基本相同(只增长了 1.6%)。具体情况见表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