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七五”计划的完成一、“七五”计划的制定

1986—1990 年是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务院早在 1983 年就着手进行“七五”计划的拟定工作。1985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七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一系列适应新形势的方针政策。国务院根据《建议》又对计划安排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反复进行综合平衡和各种计算。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第七个五年计划》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报告》,并将计划付诸实施。

“七五”计划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进一步由旧模式向新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基本方针,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札实稳妥的步骤, 促使我国经济走上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效率和效益的良性循环轨道。

(一)“七五”计划规定的主要任务。第七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规定如下:

  1. 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 5 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2.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 90 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3. 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上述三项任务,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项任务。“七五”计划中还规定完成以上任务所要实现的具体经济目标:

  1. 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工农业总产值。1990 年工农业总产值,按照 1980 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 16770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38%,平

均每年增 6.7%。其中,农业总产值 1990 年达到 3 530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21.6%,平均每年增长 4%(包括村以下工业为 6%)。工业总产值 1990 年达到 13240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43.4%,平均每年增长 7.5%(不包括村以下工业为 7%)。国民生产总值方面。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按照 1985 年价格计算,达到 11 170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44%,平均每年增长 7.5%。其中,第一产业平均每年增长 4.2%;第二产业平均每年增长 7.7%;第三产业平均每年增长 11.4%。每万元国民收入消耗能源由 1985 年的 12.9 吨标准

煤下降到 1990 年 11.4 吨标准煤。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 3.8%。

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六五”期间的 73.6

%提高到 75%。

  1. 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方面:国民收入。1990 年国民收入生产额达到 9350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38%,平均每年增长 6.7%。 5 年内,消费

基金总额为 30 070 亿元,平均每年消费率为 70%;积累基金总额为 13150 亿元,平均每年积累率为 30%。居民消费水平。1990 年全国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水平提高 517 元,平均每年增长 5%。其中,城镇居民平均每年增长 4.2

%,农村居民平均每年增长 5.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 年内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 12 960 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 8 960 亿元,集体所有

制单位 1600 亿元,城乡个体投资 2 400 亿元。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

资中,基本建设投资 5 000 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 49%),更新改造投

资 2 760 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 87%),其他投资 1200 亿元。 5 年内,

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将新增 6000 亿元以上。

  1. 产业结构方面:继续保持农业全面增长促进轻工业和重工业稳步发展,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适当控制一般加工工业生产增长,把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展放到优先地位,大力发展建筑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到1990 年我国的产业结构情况是: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由 1985 年的 23.9%,下降为 21%,轻工业由 38%上升到 39.4%,重工业由 38.1%, 上升到 39.6%。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 1985 年的 21.3% 上升到 25.5%,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由 78.7%下降为 74.5%。

  2. 科技、教育方面:抓好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抓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重要科技成果,在若干具有关键意义的新技术攻关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到 1990 年,争取 40%左右的

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技能达到发达国家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水平。逐步实行 9 年制义务教育。5 年内,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比“六五” 期间增长 1.1 倍,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增长 70%,毕业研究生增长 3.5 倍。发展多种形式成人高等教育,加强对在职干部、工人和农民的培训。

  1. 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方面:5 年内,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每年增长 7%,1990 年达到 830 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8.1%,进口平均每年增长 6.1%,利用外资重点是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以及机械电子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扩大出口创汇能力和实行进口替代。技术引进重点放在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优先引进有助于扩大出口能力与发展替代进口产品的技术和设备。

  2.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即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 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围绕以上三个方面,配套搞好计划体制、价格体系、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劳动工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3. 财政、金融、物资等方面:1990 年国家财政收入达 2567 亿元。5 年合计为 11194 亿元,比“六五”期间增加 4 376 亿元。1990 年国家财政支

出为 2 567 亿元, 5 年合计为 11 194 亿元。支出与收入平衡。5 年内,其他信贷、物资、外汇等方面保持基本平衡。

  1. 人民生活方面:5 年内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情况,到 1990 年, 平均每个农民的纯收入为 560 元,比 1985 年增长 41.1%;全国职工工资总

额为 1900 亿元,比 1985 年增加 545 亿元。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平均每年增长4%。

(二)实现“七五”计划的重要原则和方针。为了全面实现“七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以下重要原则和方针:

  1. 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与建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

  2. 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各自平衡和相互间的综合平衡。

  3. 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4. 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5. 恰当地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加快交通、通信和原材料工业的建设。

  6. 把建设重点转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走内涵型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路子。

  7. 把科学、教育事业放到重要战略地位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

  8. 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好地把国内经济建设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结合起来。

  9. 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10. 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1. 在各项事业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