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民经济大幅度调整的展开

一、贯彻“八字”方针中的分歧与扩大中央工作会议(7000 人大会) 的召开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初步贯彻过程中,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表现在恢复农业生产、压缩社会购买力、缓解市场供应紧张状况等方面,但在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的调整进度缓慢,成效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形势和“八字”方针的认识不一致,有些干部虽然想调整, 但怕政策多变,不敢大胆执行;有些干部则对当时经济形势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有些受反右倾影响较深的人,则仍然坚持大上,反对后退。这样就使得中央的“八字”方针和调整计划难以实现。当时的情况是,基建规模虽有所压缩,工业发展速度也有所放慢,但生产指标仍然很高,基建规模仍然过大。1960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出了要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

示,12 月 3 日再次发出关于保钢问题的紧急指示,强调“能不能完成 1860 万吨钢的生产任务,是国内外注目的大事情,是一个政治性的任务”。结果, 为了“保钢”,而挤掉了其他。1961 年 4 月,基本建设规模曾进一步压缩, 由 167 亿元缩减为 129 亿元,大中型项目由 900 个缩减为 771 个。但是这样的建设规模仍然超过当时国力的可能。由于调整方针贯彻不够,生产下降幅度较大。1960 年工业总产值为 535.7 亿元,1961 年下降为 330.7 亿元,1961 年比 1960 年下降约 39%。①约有 1/3 的企业发生亏损。1961 年第一季度在25 种重要工业产品中,除食糖外,其余产品的生产水平,分别比上年第四季度下降了 30—40%,一般只完成全年计划的 10—20%,是建国以来最低的。到了 7、8 月份,工业生产下降趋势仍继续发展,尤其是关系到经济全局的煤炭,日产量只有 44 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30%,大批企业由于动力供应不足,不得不被迫停产。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1961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起草了《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其主要内容为:所有工业部门和企业,在今后 7 年内,都必须毫不动摇地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近 3 年必须以调整为中心,要以最大决心把工业的生产指标和基建规模降到确实可靠的水平上,在应当后退的地方必须坚决后退、退够。在工业管理方面, 实行高度集中统一领导。要集中力量抓煤炭的数量和质量、抓钢材的品种和质量,对一些没有原料、材料来源或是消耗过多、产品质量低劣、成本极高、长期亏本而又短期不能改变的企业,必须实行关停或者关闭一部分。努力增加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稳定市场等。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对整个国民经济形势和“八字”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定措施对扭转工业被动局面起了一定作用。同时也为 1962 年 1 月召开的扩大中央工作会议打下基础。

1962 年 1 月 21 日—2 月 7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工作会议(即 7000

人大会),大会发扬民主,初步总结了 1958 年以来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216 页。

讨论了当时颇有争议而急需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确定了 1962 年经济工作任务。

对 1958 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会议否定了所谓“9 个指头”与“1 个指头” 的公式(即成绩是 9 个指头,缺点错误只是 1 个指头),认为,1958 年以来经济困难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歉收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上的缺点错误引起的。因此,这些缺点和错误,决不是“1 个指头”的问题, 而是“3 个指头”和“7 个指头”的关系。有些地区的缺点和错误不止是“3 个指头”,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

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提出了“大跃进”以来的主要缺点错误是:

(1)工农业生产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战线过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2)在农村工作中,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对集体所有制内部关系进行了不适当的过多过急的变动,犯了刮“共产风”和平均主义错误,违反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原则。在手工业和商业工作方面,也犯了急于把集体所有制改变为全民所有制的错误;(3)中央对权力下放过多,分散主义倾向严重滋长;(4)对建设事业发展,要求过急,对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估计过高,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造成城乡人口的比例同农业生产水平极不相适,加重了城市供应和农业生产的困难。

会议指出,全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积极踏实地做好调整工作,必须抓紧1962 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会议强调反对分散主义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各项国家计划必须保证全面完成,不经中央批准不得擅自变动;所有基本建设项目和投资必须纳入计划,按规定审批程序办理等。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指出,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要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他还对 1958 年以来工作中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

会议还对 1962 年的经济建设工作作了原则安排:即从各方面加强农业战线,力争多生产一些粮食、棉花、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积极增加轻工业、手工业的生产;坚决实行精兵简政方针,继续压缩城镇人口、精减职工,继续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调整工业企业的生产任务,坚决压缩或者停止那些原料、材料消耗多和产品质量低的企业的生产;认真做好商业工作,改善市场状况;制止通货膨胀,保证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轻工业生产指标;改进企业管理工作,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作为首先任务;彻底清查物资以及认真贯彻中央制定的各项工作条例等。

扩大工作会议,虽然没有彻底清算党内“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错误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但对全党统一对形势任务的认识,坚决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仍具有积极作用的。

1962 年 2 月,中央又在北京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 1962 年国家预算和调整经济问题。发现当年财政有很大赤字,商品供应与社会购买力之间差距很大。实际上是,从 1958—1961 年国家财政长期入不敷出,年年有

赤字,估算当时财政赤字至少 30 亿元(后来核实是 50 亿元),实际上是挖了商业库存,涨了市场物价,多发了钞票来弥补财政赤字并动用了一部分黄金、白银和外汇储备;在对外贸易上也欠了债。当时的经济形势相当严重。粮食 1961 年比 1957 年减产约 800 多亿斤,已经摆开的建设规模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通货膨胀、城市钞票大量流向农村,而国家却没有足够的

工业品来回笼货币,国家职工实际工资减少很多,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会议提出克服的办法,把今后 10 年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恢复阶段,后一阶段为发展阶段。要减少城市人口,精兵减政,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生产,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 计划机关的主要注意力应该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来。

中央财经小组根据会议精神,对 1962 年国民经济计划作了进一步调整,

提出了《关于讨论 1962 年调整计划的报告》。报告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国民经济严重失调情况,提出必须对国民经济作大幅度调整。1962 年主要调整规划是:工农业总产值由原来的 1400 亿元下调为 1300 亿元;农业总产值由 450

亿元,调整为 420 亿元;工业总产值由 950 亿元,调整为 880 亿元;原煤由

2.51 亿吨,调整为 2.39 亿吨;钢由 750 万吨,调整为 600 万吨;粮食由 3014 亿斤,调整为 2890 亿斤等。城镇人口减少 2000 万,职工精减 1000 万(不包括 1961 年已减的 870 万);预算基建投资由 1960 年的 301.75 亿元减为 60.25 亿元,基建项目由 1800 多个减为 1000 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由 1960 年的 96000 个,减为 52300 个。同时要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援农业;充实与发展某些化纤和轻纺工业;重工业方面保证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原子能技术的研制。

会议还指出,现在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来。今年(1962 年)的计划,特别是材料的分配,要先把农业、市场这一头定下来,然后再看有多少材料搞工业。工业也要照顾维修、配套,能够维持简单再生产,满足了当年生产的需要,再搞基本建设。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要从现在综合平衡的经济水平出发看远景规划能达到什么水平,而绝不能采取倒过来的办法;要搞短线搞综合平衡,生产才能协调、配套,才能有真正的综合平衡。计划指标必须可靠, 必须留有余地。

1962 年5 月,中央又召开工作会讨论批准了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1962 年调整计划的报告》。会议的根本精神就是必须坚决退够才能前进。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做好进一步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的综合平衡。会议肯定了《报告》对当前国民经济重要情况的分析意见和改变措施,指出这些措施是目前情况下克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最积极的措施。

经过上述一系列会议,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的决心更大了,任务更明确了,措施更果断了。这样,就有力地推动了“八字” 方针全面地、深入地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