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三条标准问题

“讲话”中还提出,判断改革成败有三条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三条实际上就是生产力标准。因为综合国力自然是以生产力为核心, 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办不到的。

为什么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原因在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的力量。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目前我们所实行的改革,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既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就只能是生产力标准了。

坚持生产力标准进行改革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有的人为此而产生忧虑和困惑,不敢迈步。有的人则主张,任何事物都必要先搞清是姓“资”还是姓“社”。对这个问题,邓小平这次讲话中明确指出,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过去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认为,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率先采用过、实行过的东西,就必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对此应一概排斥而不能借鉴利用,否则就是搞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种误解。经过我们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利用资本主义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不仅不是可怕的, 而且是必要的。

一些所谓资本主义的东西,其实并非资本主义性质的。邓小平说过:“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 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①

即使是一些真正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如果对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用,也是可以利用的。如利用外资,发展“三资”企业等。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头脑清醒,目的明确,而且措施得当,掌握适度,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没有什么可怕的,深圳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就充分证

①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第 310 页。

明了这一点。邓小平说,深圳特区,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 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而得到益处,所以,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 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总之,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要发展,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结合本国实际,加以运用和创新,这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