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定高指标推动“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也是通过制定高指标来推动的。原来 1956 年中共八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的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已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完成的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如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75%左右,工业产值增长 1 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 35%,钢产量到 1962 年达到 1050—1200 万吨;煤 1.9—2.1 亿吨;粮食

2.5 亿吨;棉花 240 万吨左右。基本建设投资增长 1 倍左右,国民收入增长50%。这些指标是符合实际的,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但是,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同时,提出了新的“二五”计划指标。首先是毛泽东在会上讲话中提出争取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贯彻进去。新的“二五”计划具体指标是:工业总产值计划平均每年增长 26—32%,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3—16%,国民收入比“一五”时期增长 1 倍左右,基本建设投资预算支出为 1500—1600 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到 1962 年达到:钢 2 500—3 000

万吨;原煤 3.8—4.2 万吨;粮食 3—3.5 亿吨;棉花 325—375 万担。另外还

计划《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前 5 年完成。这些指标都大大超过八大一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所规定的指标水平。

1958 年 8 月,国家计委汇总各部门、各地区提出的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生产建设的新指标,向中央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 53%左右;农业总产值 30%左右。各项主要产品产量,到 1962 年:钢 8000 万吨;原煤 9

亿吨;粮食 7.5 亿吨;棉花 750 万担。基本建设投资 3850 亿元(重大工业建

设项目 1000 个以上)。中央批准了这份意见书,并要求各地区根据此意见书编制各自的计划草案。

在年度计划编制和执行方面更是贯彻大跃进的精神。1957 年 11 月召开的计划会议上,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 15 年在重要产品产量方面赶超英国

的战略任务,结合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任务,编制的 1958 年国民经济计划,

其中规定:工业总产值 725.6 亿元(包括手工业),农业总产值 642.5 亿元。

主要工农业生产指标:钢 610 万吨,煤 14 872 万吨,粮食 3 920 亿斤,棉花

3 500 万担。基本建设总投资 130.59 亿元,比原提出的控制数增加 13.46 亿

元。

1958 年 2 月,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 1958 年国民经济计划,其主要指标情况是:工业比 1957 年预计增长 13.9%(包括手工业),农业 6.1%。主要产品增长:钢 624 万吨增长 19.2%,煤 15000 万吨增长 17.2%,粮 3920

亿斤增长 5.9%,棉花 3500 万担增长 6.7%。基本建设投资 145 亿元增长 17.8

%。

但到 3 月成都会议时,又感到上述指标落后,又另拟定一个更高指标作

为不对外公布的第二本帐,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 1958 年计划和预算第二本帐的意见》,其中规定生产增长速度为:工业 33%,农业 16.2%,钢 35.5

%,煤 30.1%,粮食 16.6%,棉花 24.8%,基本建设投资 41.5%。

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15 年

或更长一些时间赶超英国。会上又对成都会议通过的 1958 年计划的第二本帐

作了修改,提出 1958 年钢产量要超过 710 万吨(1957 年底定为 610 万吨。

1958 年 3 月成都会议第二本帐是 700 万吨),煤产量达 18 000 万吨(1957

年底为 14 872 万吨,成都会议是 16 737 万吨)。会议还对原八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也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主要产品产量到 1962 年将达到:钢 2 500—3 000 万吨(八大一次会议是 1050

—1200 万吨),发电量 900—1100 亿度(八大一次会议是 400—420 亿度),

原煤 3.8—4.2 亿吨(八大一次会议是 1.9—2.1 万吨),粮食 6000—7000

亿斤(八大一次会议是 5000 亿斤),棉花 6500—7500 万担(八大一次会议

是 4800 万担)。

中央还一再要求地方提高生产指标,以实现“大跃进”。1958 年 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又决定将 1958 年钢的产量指标,由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决

定的 710 万吨,提高到 800—850 万吨。6 月,经济计划部门向中央提出“两

年超过英国”的报告提出 1958 年钢产量为 1000 万吨。毛泽东说,干脆 1958

年钢产量翻一番,即 1100 万吨(后来定为 1070 万吨)。超过英国,也不是

15 年,也不是 7 年,只需要 2—3 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样,经济指标一再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大跃进”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