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加深农村经济改革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10 年改革也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农村社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1988 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 12078 亿元,比 1979 年增长 27 倍,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29.8%上升到 40%。农村社会总产值中,1988 年工业、商业、建筑、运输、服务与非工农业产值由 1978 年的 31.4%上升为 53.5%;农业产值占比重由 68.8%下降为 46.5%,由于乡村工商企业发展,一大批小集镇建立起来。

(二)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变,商品市场空前活跃。1988 年农村工农业产品商品率由 1978 年的 53.7%上升为 69%,其中农产品商品率由 45.2%上升为 58.3%,多渠道农村商业网络正在形成。一批集体专业市场、贸易货栈、批发市场应运而生。有 1000 多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有 7 万多个农民为主体的城乡农贸市场,成交额高达 1557 亿元,剔除物价因

素比 1978 年增加 4.7 倍。

(三)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片面的“以粮为纲”向粮食经济作物协调发展。1988 年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产值占农作物种植业产值的比例达到 18.4

%,比 1979 年提高了 6.5 个百分点,粮食作物产值下降到 58.2%,1988 年, 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已达 44.1%,比 1978 年提高 20.5 个百分

点,农作物种植业比例下降到 55.9%。整个农村经济向着农工建运商综合经济方向转变。

(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1988 年农民人均收入 545 元,比 78 年 133

元增长了 3.1 倍,扣除物价因素增长 1.6 倍。现金收入占比重由 30%上升为83%。农民商品性支出占比重由 39%上升到 70%。10 年来农村新建住房 60 亿平方米,每个农民住房面积平均由 8.1 平方米上升为 16 平方米。农民储蓄

存款总额比 1978 年增长 10 倍。农民食品丰富,营养改善。

(五)农村经济实力、活力增强,基本上解决了 10 亿农民温饱问题。

(六)农民商品观念加强,生产积极性提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只 6—7 年间,粮食已达到基本上自给。1984 年人均粮食达 400 公斤。

(七)加速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企业发展,农村市镇的发展,乡村人口发生了变化,1978 年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 82%,1988 年下降占 48.7%,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中的比例由 70.7%下降为 59.5%,全国约 9000 万农民,由农业性生产劳动向非农业性生产劳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