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实现“大跃进”而大搞群众运动

(一)高指标的制定。“大跃进”运动是由制定的高指标来推动的,而高指标的中心是钢铁工业。当时认为,要使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钢铁工业,要“以钢为纲。” 1958 年 8 月北戴河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全国各省和自治区工作重心要从农业转移到工业方面来。而进行工业建设首先必须保证钢铁和机械生产,特别是钢铁生产。会议确定了1958 年的钢产量要达到 1070 万吨。比 1957 年翻一番。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当时的情况是:1958 年上半年,全国只生产了钢 312 万吨,7 月份冶金部直属企业也只完成了3 月计划的86%。就是说完成原定本年度生产计划710 万吨,已经十分困难。而现在只剩下 4 个月了,又提出了要完成 1070 万吨任务,所以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另外,要完成钢的生产任务,没有其他部门如采矿、炼铁、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等的密切配合,也是难以完成的。但当时其他部门的生产都已经相当紧张,本身设备有限,生产能力不足,所以很难保证这样高指标的钢铁生产任务的完成。如炼铁,1957 年底生产能力为696 万吨,1958 年新的“跃进”计划所需的生产能力为 1680 万吨,1—8 月

份已经生产了生铁 530 万吨,9—12 月份必须完成 1150 万吨才能完成全年的

“跃进”计划。当时虽然已有新建的转炉、电炉设备,但在 4 个月内要完成

1150 万吨的生产任务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交通运输方面,当时运输任务已很紧张,运输能力有限,物资积压已很严重(如到 8 月底,全国铁路运输积压物资已达 650 万吨),根本无法保

证 1070 万吨钢的生产任务的完成。

此外,电力方面也是相当紧张,电力不足已成为工业生产“大跃进”中的严重问题。在煤炭生产方面,按照钢铁翻番的要求,1958 年必须相应完成22 080 万吨。但 1—8 月份只生产了 12 097 万吨,在剩下的 4 个月内要完成

近 1 亿吨的煤炭是相当困难的。

(二)为完成高指标而大搞群众运动。根据以上情况,要完成 1070 万吨钢的任务就现有的条件看,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当时能够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把指标降下来,国民经济是可以顺利向前发展的。但是当时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一定要把它搞上去。用正常的办法显然是不行的。于是采取发动群众,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形式来完成。主要措施是:

  1. 集中力量,全力保钢。1958 年 9 月 5 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说:“当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其他工业的发展,在设备、材料、动力、人力等方面发生矛盾的时候,其他工业应该主动放弃或降低自己的要求,让路给钢铁工业先行。”即其他各行各业都要为保证钢铁生产任务的完成而让路。就是说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2. 大搞群众运动。1958 年 8 月,北戴河会议后,立即号召“全党、全民行动起来,鼓足干劲,苦战 4 个月,⋯⋯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第一书记必须把领导钢铁生产当作首要任务,⋯⋯采取最有效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各方面的协作,解决生产中的一切困难问题”。于是北戴河会议后,全国有几千万人一齐上阵,土法洋法同时上马,掀起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全民大办钢铁运动”。1958 年 9 月,毛泽东在视察安徽、江苏和上海的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过程中,当谈到钢铁生产时,指出:发展钢铁工业一定要搞群众运动,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他从上海回到北京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对那种认为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群众运动是不正规、农村习气和游击作风的意见进行了批评。他指出:在当前的各项生产建设中,首先应该完成钢铁生产任务。同年 11 月,在中央召开的郑

州会议上,当强调工业要抓主要矛盾,要以钢为纲时,毛泽东重申了 9 月初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曾经提出的关于“三大元帅、两个先行”的意见。他说, 一为粮食,二为钢,加上机器,叫三大元帅。三大元帅升帐,就有胜利的希望。还有两个先行官,一个是铁路,一个是电力。

总之,当时搞“大跃进”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以钢为纲,大搞群众运动完成 1070 万吨 1958 年钢的生产任务。

  1. 大洋群和小土群并举。为了完成 1958 年钢的生产任务,原有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能力显然不够,于是又动员群众大办小型土法的炼铁炼钢小土炉,即所谓“小土群”。1958 年 10 月,冶金部在天津召开了历时 3 天的全国地方土铁炼钢现场促进会。时隔两天,又在河南商城召开了全国土法炼钢现场会议。据当时计算,在 1958 年的最后 3 个月里,现代化高炉炼出来的好铁,仅能满足钢产量翻番需要的 1/4。大部分炼钢用的生铁,只能在土铁上打主意。要大搞炼铁“小土群”,炼钢也要大搞小(小转炉、小平炉)、土(土铁炼钢)、群(群众运动)。要大破所谓“保守思想”和“怀疑论”,

让土铁炼钢遍及全国各地。现场会议还介绍了几种土铁炼钢的方法,如一种叫做“低温炼钢法”,用黄泥和沙子做炉子,用木制风箱当鼓风机,用木柴和木炭作燃料。并说,用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炭、矽、锰、磷、硫的含量一般都合乎低炭钢的质量标准。

在此之前,土炉炼铁已较普遍,而且不断报道高产的消息。1958 年 9 月17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说,河南省土高炉日产生铁比老钢铁工业基地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生铁日产量还高。河南省已建土高炉 5 万多座。9 月 29 日《人民日报》又报道了超出日产生铁万吨的省已有 8 个(除辽宁早已超过外),河南省日产生铁已超过 9 万吨。当然这些报道的准确性是很成问题的。即使真的炼出那么多生铁,用来炼钢也是不合格的。经过宣传动员, 全民大办钢铁土洋并举,小土群上马等,到 8 月份,全国共建小高炉、士高

炉 24 万多座,参加人数达几百万人。到 9 月份,经过进一步发动,参加人数

达到 5 000 万人,小高炉和土高炉增至 60 万座。10 月份以后投入的人数更多。当时在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中,各地纷纷成立指挥部,书记亲自挂帅, 上前线、组织战役,全党全民、各行各业编成钢铁师、运输营、采矿队等各种野战军、后勤部,昼夜奋战。当时全民“大办”项目很多,如全民“大办” 地质,许多地方领导群众到深山找矿;全民“大办”煤炭,于是大批群众在干部领导下,背上镢头,带上锅灶,深入深山挖煤。 9 月份全国有 2 00 0

万人到山上挖煤,到年底全国煤窑已有 10 万多个。全民“大办”交通,各地动员出车辆人员,同交通运输部门一起搞运输。当时,全国到处都摆开大炼钢铁的战场,田野、街道、学校、操场到处都是炼铁小土炉,各行各业,从党委书记到广大干部、工人、农民、解放军、大中小学生,甚至家庭妇女、老人都出来参加,大家日夜战斗在矿山或炉旁,真好似“一天等于 2 0 年” 的伟大时刻已经来临。

但是,无论群众的热情有多高,这种大搞群众运动做法,片面追求数量, 不顾质量和安全,不尊重客观规律和合理的规章制度、盲目拼设备或盲目开采,其结果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混乱和危机之中。

(三)不断地盲目追加投资。为了搞“大跃进”,把钢铁生产突击上去, 除了大搞群众运动外,还不断地盲目追加基本建设投资。1958 年基本建设投资原批准的计划为 145 亿元,到 8 月北戴河会议,经过几次追加,已达 221 亿元。此外,地方和企业还用各种办法拼凑了不少自筹资金(有 23.5 亿元), 因此 1958 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 269 亿元,①比 1957 年增长 97%,

相当于“一五”期间投资总额 588.47 亿元的一半多,其中国家投资 216.44 亿元,比 1957 年增长 70%。基本建设规模急剧扩大,基本建设战线过长, 造成材料和设备不足。由于物资不足,又分散使用,因而许多应该建成投产项目,不得不拉长施工进度,1958 年施工的大中型项目 1587 个,全部建成的只有 170 个,建成投产率只 10.7%,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也只有 74.8%。

(四)商业和银行由于支持工业“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当时商业部门开展大购大销运动,提出工业生产什么,商业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商业收购多少,使大批不合格的和不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的商品收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323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323、356、343 页。

购进国家的仓库,造成大量积压和浪费。当时银行用贷款积极支持商业和工业,提出“需要多少,就贷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贷给”。结果, 银行的资金和存款,大量垫付了企业的流动资金,有的实际上又转为企业基建投资,或者库存呆滞物资。造成资金的积压,使银行资金短缺。

经过以上大搞群众运动,全国钢铁产量总算是突上去了。12 月 19 日, 正式宣布提前 12 天完成 1958 年钢产量翻番的任务。到年底宣布钢产量为

1108 万吨,生铁产量为 1369 万吨(后来经过核查真正合格的钢只有 800 万吨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