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我国的手工业,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从业人数很多。据解放初期统计, 全国手工业从业人员约有 2000 万人,其中 800 多万是个体手工业者。手工业的行业也很复杂,品种繁多。主要行业有:金属制品、木材加工、棉织针织、麻毛丝织、地毯、刺绣、花边、缝纫、皮鞋、食品、榨油、制糖、制革、造纸、陶瓷、土铁冶炼以及工艺美术品等。还有一些修理服务性行业。我国手工业遍布全国,其中城市占 1/3,农村 2/3(据解放初期统计,农民所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中,手工业产品占 70—80%。如农民用的锄头、镰刀、铁耙、水车、粪桶、蓑衣、簸箕、柴刀、菜刀、锅、铲、剪刀、家俱、碗筷等等, 都是手工业产品)。手工业在全国各重点省市分布情况:江苏、浙江都将近100 万人;山东、四川、广东都超过 50 万人以上;河北、河南、湖南都在 40

万人以上;北京、天津超过 10 万人;上海接近 20 万人。手工业产品产值, 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工农业产值中占很大比重。有的手工业由于资源条件、历史传统或生产技术等原因,还形成若干专门行业产区。如河北高阳、江苏南通等地的棉织业(土布),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等地的瓷器,宜兴的陶器, 湖南长沙、江苏苏州的刺绣(“湘绣”、“苏绣”),烟台的花边,南京的云锦,杭州的织锦,北京的景泰蓝制品,福建脱胎漆品以及北京、天津的地毯等。

列宁曾经把个体手工业分为三种:(1)从事商品生产的手工业者;(2) 按照消费者的订货进行生产的手艺人;(3)为包买主和工厂主工作的手工业者。这三类手工业者,在旧中国都存在。第一种,是自产自销,完全的商品生产者。他们自有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原料,自己加工生产(或者有一两个学徒、助手),生产品在市场上出卖。这种个体手工业一般是比较富裕的。第二种,如铜匠、铁匠、木匠等为消费者的订货而生产,这种为消费者的订货而进行生产的个体手工业,不是商品生产。第三种中,为包买主工作的手工业者,一般往往失掉了独立性,而受商人包买主支配。

商人包买主剥削、控制和支配个体手工业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商人包买主以订货的方式控制和剥削个体手工业者。如武汉市江岸区的一些木器店,他们出卖的木器,大多是向汉阳区或汉口区许多分散的个体木器作坊订货来的,个体木器作坊,一般只交木器白胚(即未上油漆的木器),木器店又把上漆、加锁等工序包给另外的个体的油漆作坊来做,这样, 这些小的个体手工业作坊,实际上是木器店的附属作坊。

  2. 商人包买主以收购产品的方式控制和剥削个体手工业。商人包买主往往利用自己的雄厚资本和了解销路情况,压价向个体手工业收购其产品, 而个体手工业者由于急需用钱,忍痛受其杀价收购的剥削。如四川成都,商业资本家杀价收购个体手工业者的产品,一般都在茶馆(俗称“底堂”,广东叫“茶楼”)里进行。手工业者迫于生活急需,不得不卖。因此有句俗语: “人到杀场,货到底堂”。北京著名的“王麻子”剪刀,主要是从个体手工业那里把剪刀收购来,打上“王麻子”的字号,然后卖出,这样一转手之间就可获利两三倍。

  3. 商人包买主以发原料、收成品或用原料换成品的方式剥削和控制个体手工业。采用这种形式的商人包买主,实际上已经成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资本家,而个体手工业者则变为他的场外雇佣手工业工人。如山东潍坊市的首饰业,大部分的个体手工业者,只有简单的工具,一般都没有钱购买原料,有四家大银楼(手饰商人),50 多年来,就利用自己的雄厚资本,控制着原料。他们发放原料,让成百上千的个体手工业者给他加工,而他们则收购其半成品(即黑铜色的半成品),最后一道“出色”的工序,则由银楼另外雇人去做。再如福州市 350 家个体打铁店,在解放初期,他们的原料全

部被 15 家资本主义铁商所控制。福州全市个体手工业角梳店,有一半以上被一家资本主义商号用以原料换成品的方式所控制。

  1. 商人包买主以供应原料、生产工具和生活消费品的方式剥削和控制个体手工业者。个体手工业者资金少,不能储存必要的原料,也不可能运到远地销售其产品,而商业资本则利用这一点来剥削和控制个体手工业者。如个体木器作坊没有资金大量购存木料,并把它弄干燥备用,而商业资本就可以大批地购存木料,然后零星地卖给个体手工业木器作坊,从中剥削。还有

的商业资本家收购个体手工业者的产品并不付现金,而是以个体手工业者所需要的原料和生活消费品作价支付,这样个体手工业者就受到双层剥削。

此外,个体手工业者在缺少资金或者生活困难时,还被迫向商人包买主借款,又受到高利贷的剥削。

列宁分析的第三种个体手工业,即为工厂主工作的个体手工业,在旧中国也不少。工厂主将生产过程中的若干工序交给个体手工业来加工,就使个体手工业变为它的附属作坊。这种方式比工厂主直接雇工在自己厂房中工作,获利更多。如上海有些大的毛巾厂,自己仅作漂白、染色工序,而由棉纱织成白胚毛巾的生产过程,则交给千百个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来进行。再如在旧中国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也是自己只有镀光设备,剪刀毛胚完全由个体手工业者来做。此外,有的火柴厂,还利用在家庭中从事生产的劳动妇女,为他们糊火柴盒等。

个体手工业不仅受到包买商和工厂主的剥削,而且受到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利用丰富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再加上大量洋货进口,所以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不但直接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而且也打击和摧残中国的个体手工业。如 1931 年,高阳的手工织布业,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大量洋布在市场上倾销,因而大大衰退,年产量由过去的 500 余万匹,下降到 10 余万匹,最后被迫全部停产,几万名手工织布业者失业,有的则投奔到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革命。又如烟台市的花边业,抗战前有 100 多户,因遭受日

本帝国主义的打击、摧残,到 1945 年解放时,只剩下五六家了。

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繁重的苛捐杂税以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使个体手工业者更是走投无路,只有没落破产,挣扎在死亡线上。

手工业者在旧中国,过着悲惨的生活,在解放后的新中国获得了新生。解放初期,手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有不小比重,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经济力量,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49 年手工业生产产值在整个工业生产产值中占 23%。这种情况表明, 当时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手工业的产品,可以作为大工业产品的补充,来帮助大工业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同时,手工业生产也可以为大工业做些配件和修理工作,为大工业生产服务。至于我国的手工业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国内需要而且有广大的国外市场。因此,发展这种手工艺品的生产,既可满足国内需要,又可以出口换回大量外汇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另外,发展手工业,还可以从社会上吸收不少劳动者参加工作,对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由于手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十分重视。解放后,国家对手工业是采取扶植和发展的方针,并在发展中逐渐引导它们参加生产合作社,把它们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个体经济和农民个体经济一样,是一种生产力十分低下、分散、落后的经济形式。通常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生产者主要是家庭中的成员,有的则吸收个别助手参加劳动。他们不但经营一个产品的全部生产程序,而且还要兼营商业部分(即购买原料和出卖成品)。

党和国家认为,个体手工业者是劳动者,但同时又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小私有者。个体手工业者进行商品生产,受到市场上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发生分化现象。因此,要使个体手工业者避免走上这条道路,唯一的办法, 就是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内就已经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国解放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大力扶助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并引导他们联合起来,用合作社的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已经组织起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一种是集体生产的工业生产合作社。此外也有由于生产过于分散,而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的供销生产合作组织。①

在组织手工业者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家庭手工业劳动者,最适合的形式是采取统一发给原料,收购其成品,根据成品的数量和质量,统一付给其适当的工资的办法,组织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是比较低级的形式,但它可以发展,在正确的领导下,由于公共积累的增加和社员集体习惯的养成,就可以逐步提高为集体生产的工业生产合作社。如山东潍坊市工胜织布生产合作社,最初是由分散生产的个体织布者组成的,组织起来后,由于社员思想不断提高,社内逐步建立各种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福利设施,并积累起 2 亿多元资金,②安装了 20 多台电动织布机,于是实现了集体生产。对于一般手工业者,开始就可以组织集体生产的工业生产合作社。如山

西阳泉市任家峪铁业生产合作社,建社 3 年来就积累了 24000 万元公有资金,

③建造了新厂房,安装煤气鼓风机,并改换了原有土炉炼铁为半机械化的小高

炉炼铁了。任家峪村铁业劳动者,在抗战前每人每天只挣六七斤米,日本统治时期降低到每人每天只能挣三四斤米,解放后组织起来的初期,每人每天工资也只有 10 斤米,到 1951 年 9 月正式成立生产合作社以后,已增加为每天平均工资合米 20 余斤了。又如山西阳泉市甘河硫磺生产合作社,1949 年开始组织起来,1950 年正式改组为生产合作社,几年中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把土炉炼磺改为灵石小炉炼磺,使产量提高了 3.63 倍,成本降低 38.6%, 社员平均工资增加了 7.2 倍。④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手工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49 年手工业生产总值为 32.4 亿元,到 1952 年则增长为73.1 亿元。1952 年为 1949 年的225.9

%。在合作化方面,1952 年,手工业从业人员共 7364000 人,其中已经合作化的手工业者 228000 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3.1%。

① 《三年来新中国经济的成就》,第 171 页。

② 指币制改革前的旧币。

③ 指币制改革前的旧币。

④ 《三年来新中国经济的成就》,第 17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