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进一步扩大经济特区、技术开发区的对外开放事业一、经济特区进入发展外向型经济更高层次的新阶段

(一)进入 90 年代,各经济特区已进入发展外向型经济更高层次的新阶段。各经济特区经过前些年的建设已经建立起包括电子、机械、化工、建材、轻工、食品、服装、印刷等行业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企业已达 3000 多家,产品 1000 多种,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1991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5 个经济特区的工业总产值达 5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2%,其中深圳特区工业产值达 255.2 亿元,占五个特区工业总产值的 48%。各经济特区建立了一批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目前各特区都在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向着技术高档次、经营上水平的目标迈进。特区工业生产力不断增强,为特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各经济特区积极进行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外贸事业的发展。1991 年各经济特区外贸出口主要特点:一是出口商品结构改善,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增多;二是出口商品生产基地遂步扩大,特区自制产品出口增多,三是创出了一批出口拳头产品,如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康佳电子集团等的产品;四是积极开展远洋贸易,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总之,各经济特区出口竞争能力不断加强。

(三)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多。1991 年出现外商投资热潮,5 个经济特区。1991 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 2431 个,协议外资金额 27.5 亿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 11.1 亿美元。外商投资也呈现出结构合理,投资规模普遍增大、技术层次越来越高的趋势。1991 年深圳新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生产性项目占90%以上,投资额达 500 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占 27.4%。外商投资的高科技项目增多,在新签项目中,属于光学晶体、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项目占 3 成以上。不少外商还增资扩股,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四)与内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到 1991 年全国各和中央各部委到经济

特区创办各类企业近 5000 家。这些经济联合,一方面向内地提供国际经济信息,提供建设资金,转移经过消化创汇的先进技术,促进内地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把内地的初级产品或原材料运到经济特区,采用先进设备进行加工增殖后销往国际市场,推动内地外贸出口。他们还到内地投资, 建设出口生产基地,改造和租赁内地国营企业,对口帮助一些经济困难地区脱贫致富。深圳从 90 年起,建立“经济合作发展基金”,采取低息贷款,项目合价,技术交流及其他经济合作方式,扶持内地比较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促进内地经济发展。

此外,各经济特区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投资研究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