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工作中“左”的失误的出现一、经济工作中“左”的失误的出现

“四人帮”被粉碎后,广大群众长期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开始发挥出来,

因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领导,对于“10 年动乱” 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盲目地乐观地估计形势,特别是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左”的错误,未能认真清理,因而在经济的指导工作上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左”的失误。主要表现在:

(一)提出了许多脱离实际的经济发展的高指标。1977 年 11 月召开了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要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具体目标是:第一步,第五个五年计划后 3 年(1978

—1980),要建成全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 “六五”期间,各项生产建设规模要有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建成六个大区, 极大地改变现在经济落后状态,显著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第三步,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现代化,在各个生产技术领域,多数接近、少数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的水平。1978 年 3 月,在召开的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重提“赶英超美”的口号。当时修订的 1976—1985 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其中规定了各方面的高的指标。如工业要建设 120 个大型项目,其中有 10 个大钢铁基地,9 个大有色金属基地,8 个大煤炭基地,10 个大油气田,30 个大电站,6 条铁路新干线和 5 个重点港口, 并要求 1985 年钢产量要达到 6000 万吨,原油 2.5 亿吨等。一些主管部门也相继制定了庞大的发展计划。这些大的方案、计划,大大超过了我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承受能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继续推行“农业学大寨”和“普及大寨县”运动。当时的领导认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群众运动,是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样,农村中又一次大的革命运动。要求 1980 年全国 1/3 的县要建成“大寨县”。不顾客观条件、不讲实效的要求“学大寨”,盲目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到处搬用大寨经验, 大搞水平梯田,人造小平原。这种一刀切,不顾条件,不讲实效的盲目蛮干的做法,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不利于农业增产。

(三)不顾客观规律,继续强调提高人民公社公有化水平,大搞核算单位升级。1977 年 11 月,确定全国要选择 10%左右的生产大队实行统一核算, 为进一步过渡创造条件。

提出所谓要限制“人民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把社员经营的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当作“资本主义倾向”加以限制和打击。此外,为

⑤ 《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 163、367、420、490、484 页。

了推行农业生产建设和所有制过渡,继续不断强调“在农村深入进行基本路线教育”,“大批促大干”等。结果,在思想上、政策上造成严重混乱,强迫命令、违法乱纪不断出现。

(四)强调要在短期内实现农业机械化。“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提出了“苦战 3 年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的口号。1977 年 1 月,国务院又

转发了《关于 1980 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给各地区、各部门,报

告要求到 1980 年全国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使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达到 70%左右。根据这一要求,4 年内,大中型拖拉机需要增长 60%,化肥年产量需要增加 1 倍。根据当时我国工业现状看,这样高的指标,显然是无法完成的(据估计,实现中等标准的机械化,每亩耕地约需 300 元投资,而当时我国每亩耕地平均年积累才不到 6 元)。而且,从粉碎“四人帮”后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应当着重清除“左”的错误,让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同时又发挥生产的积极性,而不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1980 年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是不现实的,是脱离实际,又脱离群众的,是一种“左”倾思想的表现。

(五)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当时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蓝图,继续照搬过去提出的在短期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设想,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因此基本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积累率越来越高。如 1976 年积累率为 30.9%,1977 年提高到 32.3%,1978 年更提高到 36.5%。①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 1959、1960 年两个最高积累率的第三个高积累率。基本建设规模也过大。1976 年基本建设投资为 376.44 亿元,1977 年增长为 382.37 亿元,1978 年更增长为 500.9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② 正施工的大中型项目,1978 年为 1723 个,比 1977 年增加 290 个。③基本战线越来越长,基本规模越来越大,大大超过了国力所能承担的限度。特别是仍然偏重工业,而忽视其他部门,尤其是非生产性建设。

另外,在引进技术设备方面,也是过急过多,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和国力的承担能力。本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自己的国民经济,是落后国家发展经济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但是引进必须考虑本国的消化能力,以及配套能力和能源供应等,即要考虑与国力相适应,注意综合平衡,讲求实效。但是“四人帮”被粉碎后,则没有这样考虑,而是大量引进,既缺乏认真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又对国内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估计过高。在引进的项目中,大部份是能源消耗大的钢铁、化工项目,煤炭、发电、石油等项目少; 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更少。有的项目引进后,能源消耗过高,使业已存在的能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紧张。特别是由于引进项目过多、花费太大,加重了国家的财力负担,加剧了比例关系失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