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的特征和具体情况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和具体情况可以概括如下: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财政经济命脉的控制。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占我国领土,勒索巨额赔款,控制中国的海关、铁路和航运事业,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中国开设银行、兴办工商业。他们还利用特权,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

抗日战争前,1931 年帝国主义已在我国投资达 32 亿美元,开设洋行商店 8000 多家。到 1936 年投资额更高达 43 亿美元。① 1936 年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工业资本已占在中国的整个工业资本的 71.6%。②他们垄断和控制了中国的生铁产量的 96.8%,煤产量的 65.7%,③发电量的 77.1%,④棉布产量的 64%,卷烟产量的 58%(1935),⑤在航运事业中,帝国主义占关内外洋航运吨位的 83.8%,占国内航运吨位 63.1%。①铁路方面,中国铁路里程的90.7%为其控制。②帝国主义还有庞大的金融势力,1931 年外国 4 家外国银行资本额为 84.7 亿美元,而中国 29 家银行资产总额仅为 25 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中出口额的 80%为帝国主义所经营,进口业务几乎全部为外商所把持。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疯狂掠夺我国资源, 独占了在中国的经济权益。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取代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国民党统治区迅速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1948 年美国在华投资占各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额的 80%,美国还利用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以及通过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新公司法》获得种种特权,使一些美国垄断组织纷纷来华投资设厂,控制中国的经济。他们还将大量剩余物资和商

①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82、107、97 页。

②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82、107、97 页。

③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28、124、131、140 页。

④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82、107、97 页。

⑤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28、124、131、140 页。

①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第 98 页。

②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 128、124、131、140 页。

品输进中国,控制中国的市场。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保持。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的需要,并没有破坏中国原有的封建剥削的经济基础,封建的生产关系仍然保留下来,并在社会经济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到抗日战争前,据调查估计, 大约占农村户数 4%的地主阶级,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 50%的土地,如果加上富农占有的土地,地主富农共占全国耕地面积约为 65%(在人数上富农约占农村人口户数的 10%)。占农村户数 70%的贫雇农,却仅占有耕地 15% 左右。其余占农村户数 20%左右的中农,约占有耕地 20%。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一般并不经营,而是将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农民耕种,以收取地租,这是一种封建的剥削关系。③地租剥削很重,一般要占去农民收获物的 50%,有的高达 70%,甚至 80%。①在抗战前,国民党政府统治的 10 年中,地租剥削还在不断增长。②农民除缴纳正租外,还有预租押租, 还要忍受商业高利贷的盘剥,沉重的赋税剥削也要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所受剥削十分沉重。③另外,由于旧中国的经济已经卷入国际市场,帝国主义在中国推销农产品,收购原料,对农民的剥削也很沉重。所以,在旧中国,农民不但要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还要受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抗战前 10 年中,中国农村经济凋蔽,农村现金奇缺,农民负债累累生活水平大大下降。抗战胜利后,中国农村中除封建剥削继续加强外,国民党政府还加强田赋征实、征购、征借,各种苛捐杂税也不断增加,还有抓兵抓丁任务。美国农产品充斥中国市场更沉重打击了中国的农业,使农村经济走上破产的道路,农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三)官僚资本的统治。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征之一, 是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分为两个部分,即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近代中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并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特别是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相比,是非常微弱的。如产业资本,1920 年外国资本为 16.67 亿元,本国资本只有 7 亿多元。在全部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 70.4%,而中国资本只占 29.6%。到抗战前的 1936 年,外国资本 64 亿多元,中国资本 17.7 亿多元,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上升为 78.4%,而本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为 21.6%。至于金融资本, 外国势力更大。1931 年外国银行汇丰、正金、花旗、东方汇理四家,资本总额为 84.7 亿元,而中国 29 家大银行资本总额只有 25.6 亿多元;存款额,外

国银行 68 亿元,中国银行只有 18.6 亿元。①

在旧中国,仅有的这一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还是官僚资本在发展中占居统治地位。前面谈到,官僚资本并不是正常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而是一些掌握政权的官僚、军阀、买办、地主等人利用所掌握的政治权力,采取

③ 据对 42 个县 197 个村的调查,地主经营的土地面积约占其所有土地的 8%左右,出租土地部分占 92%, 地主雇工经营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 5%(见《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①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 301 页。

② 如广东台山县,1927 年—1937 年间,“上田每田租价自 20 元增至 30 元,加了 50%”(《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3 辑,三联书店 1957 年版第 258 页)。

③ 据 1933 年调查,郁林佃农,所受地租剥削,除占去其全部剩余劳动外,还占去了必要劳动量的 17.6—26.6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3 辑,三联书店 1957 年版,第 260 页)。

① 王承志:《中国金融资本记》,上海光明书局 1936 年版,第 55—56 页。

超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手段,对经济进行垄断发展积累起来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则是官僚资本发展的最高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他们所掌握的政权力量,直接剥削和掠夺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打击压制民族资本,从而积累起巨额资本。“在他们当权的 20 年中,已经集中了价

值达 100 万万至 200 万万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②

四大家族凭借他们所掌握的国家政权,通过增加税赋,发行公债、购买军火、滥发钞票以及其他各种超经济手段,进行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更利用实行“统制经济”对经济进行全面垄断。他们利用增发钞票、金银兑售,举借内外债以及套购外汇、兼并民族企业等手段,大发横财,使官僚资本得以迅速发展。1935 年官僚资本总额只有 3019.8 万元, 到 1942 年则增长到 134925.1 万元。③日本投降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他们通过接收敌伪财产和德、意法西斯投资,继发“国难财”之后,又大发“胜利财”、“接收财”。他们接收的敌伪财产加上工矿企业财产价值共计约 30 亿美元以上。①他们还接收了日伪的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金银,他们用很低的比率收兑伪币,得到大量好处,再加上大批“美援”(除借款外, 包括“救济物资”、“援华物资”、“售让”、“赠与”等形式,共约 50 多亿美元以上),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起来。

1946 年中国工业资本(包括东北地区和台湾)中,官僚资本已占 80%。

②1947 年,官僚资本工业企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占国民党统治区全部产品的比重:电 78%,煤 80%,石油和有色金属 100%,钢铁 98%,机械 72%(1942 年的资本数),水泥 67%,烧碱 65%,硫酸 80%,盐酸 45%,化学肥料 67

%,纺锭 60%,机制纸 50%,机制糖 90%,漂白粉 41%,出口植物油 70%。

③解放前夕,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的银行有 2448 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2/3。此外,他们还垄断了全国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和 44%的轮船吨位。

(四)民族资本的微弱发展。在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曾经有所发展,但是,其发展是很微弱的,一直没有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而民族资本的发展更是如此。据估计,到 1936 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所积累的资本只有 11.7 亿元左右,而这个数字比国民党政府当年的军费预算数(10 亿元)略多一些,还不到当年国民党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所吸收的存款(26.7 亿元)的半数。到 1946 年,私营工业的资本约为 15.27 亿

元(折成 1936 年币值,包括一些以私营面目出现的官僚资本工业)。这之后, 在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下又有不少消耗,有少数民族资本还从生产中退了出来,据解放后估计,1949 年全国私营工业的资产净值,大约有人民币 21 亿余元(1952 年币值)。①

②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第 2 版,第 1253 页。

③ 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3 辑,三联书店 1961 年版,第 1419 页。

① 孙健:《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1840—1949 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726 页。

②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4 辑,三联书店 1961 年版,第 56 页。

③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3 辑,第 1445、1446 页。

①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第 63、64、68 页。

旧中国民族资本的特点之一,是民族资本中有 80%以上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据估计,1936 年民族资本约为 72 亿元,其中工业、运输业为 13.3

亿元,而商业 30 亿元,金融业 28.7 亿元。②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占有极大比例,与工业资本极不相称,这明白地显露出中国民族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在旧中国,商业资本,主要还是为地主经济和外国资本服务。金融资本中也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而大部分用于公债、黄金、外汇、地产等投机交易和高利贷贷款。

旧中国民族资本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资力薄弱,并有大量负债。据 1936

年,对 89 家较大的私营工厂调查统计,他们的负债平均占到资产总值的 39.4

%。1946 年上海 10 家纱厂的负债平均占他们资本总值的 80%。③民族资本资力薄弱,而且有大量负债,这种情况,就成为他们不断被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兼并的原因之一。

至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是,在工业部门结构上,民族资本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从地区分布上看,民族资本工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沿海大城市,与原料供应和人民需要极不适应。从生产规模上看,民族资本工业一般规模小,资本不足,多是分散落后的小生产,工场手工业还占相当的比重。在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看,民族资本工业也是很落后的。

以上特点也就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它与官僚资本对比中,民族资本得不到发展,而官僚资本却畸形地膨胀。抗战前 1936 年,中国工业资本总额中,官僚资本还只占 15%,民族资本占 85%,①但到1946 年,官僚资本急剧发展,在工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占 67.3

%,而民族资本所占比重则下降到仅占 30.42%。②

(五)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社会经济落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 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特征之一。从 1840 年鸦片战争起,到 1936

年抗日战争前,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经历了将近 100 年的发展过程,社会生产

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在抗日战争前的 1936 年,分散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约占国民经济的 90%,而近代工业只占 10%左右。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占 34%,而近代机器大工业产值只占 10.8%。到 1949 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 30.1%,近代机器大工业产值占 17%,农业和手工业仍占 83%。另外,在工业生产中手工劳动仍占很大比重,机器大工业所占比重很小,如 1933 年全部制造业总产值中,机器大工业仅占 27%,手工业

(包括独立的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占 73%。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也是中国生产力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占很大比重,生产资料生产的比重很低。如 1933 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 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 30%。③1936 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3%,而消费资料工业的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 77%。

②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第 63、64、68 页。

③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第 63、64、68 页。

①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4 辑,第 53 页。

②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3 辑,第 1419 页。

③ 巫宝三主编:《中国国民所得》上册,中华书局 1947 年版,第 54 页。

这种情况直到 1949 年没有多大变化(1949 年生产资料生产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6.4%,而消费资料生产产值则占 73.6%①)。

从工业生产部门对比关系看,各部门之间互不协调的情况十分严重。如重工业内部,采矿和冶炼,采矿部分比重过大,冶炼部分比重太小。抗战前, 中国铁矿石产量超过铁产量近 10 倍,超过钢产量近 100 倍。②另外,生铁产

量又大大超过钢产量,如 1931 年我国生铁产量为 48.8 万吨,而钢产量只有

1.5 万吨,铁与钢的产量比例是:33.87∶1。同年美国的比例是:0.71∶1, 日本是 0.49∶1。这表明中国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低下。再从矿冶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对比关系看,则矿冶业的比重过大,机器制造的比重极小。如 1933 年,矿冶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15%,而机器制造业的产值仅占 0.1%。③

此外,中国近代社会中,工业技术水平十分低下,中国的一些工厂一多半是资本少,设备简陋,技术水平很低。如机械工业,大的机械工厂很少, 我们不能制造汽车、拖拉机和飞机等,可以说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机械制造业, 有一些也多半从事修理和装配业务。如据 1946—1947 年,上海机器同业公会会员登记表计算,在 708 家机器制造厂中,制造兼修配的工厂只 25%,专搞修配的厂竟然高达 75%。④这样的机械工业,根本不可能为其他生产部门生产机械设备,因而,也就不可能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把其他生产部门改造和装配起来,这是中国一直维持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

再从工业布局来看,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工业布局极不合理。在旧中国, 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就是这样极少的工业,其布局也是极不合理的,主要是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中。如 1936 年, 关内工业产值的 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 7 个城市提供的,而广大内地,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近代工业。面积占全国 45%的西北和内蒙广大地区,其工业产值,仅占全国工业产值的 3%。面积占全国 23%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省,其工业产值仅为全国工业产值的 6%。从具体工业部门看,全国 90%以上的发电站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纺织工业,全国 70%左右的棉纺锭和布机,集中在上海、青岛和天津三个大城市中,而上海一地的毛纺锭,就约占全国的 75

%。

中国近代社会,由于工业落后,因而工业产品产量也比较低。如以 1936 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情况见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