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五”计划完成情况

“六五”期间,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因而全面地、胜利地完成了“六五”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会总产值 1985 年达

16 309 亿元,比“六五”计划规定数字超过 6 009 亿元,比 1980 年增长了91%(1980 年为 8531 亿元)。5 年平均每年增长 11%(计划规定 4%,“四五”期间为 7.3%,“五五”期间为 8.3%)。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985 年达 13 336 亿元,比 1980 年增长 88%(1980 年为 7 077 亿元),5 年内平均每年增长 11%(“四五”期间为 7.3%,“五五”期间 8.3%)。国民收入, 1985 年 6 822 亿元,比“六五”计划规定数字,超过 2 372 亿元,比 1980 年增长 8.5%(1980 年为 3 685 亿元), 5 年内平均每年增长 9.7%(计划规定是 4%,“四五”期间为 5.5%,“五五”期间 6%)。计划规定这几项指标,平均年增长速度为 4%,都已超过。大多数工农业产品产量,提前 1

—2 年实现“六五”计划规定的 1985 年指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国内市

场繁荣,对外经济活跃,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改善,科教文化卫生事业也有新的发展,实现了计划要求。

(一)工业生产方面。工业生产在调整、改革中前进。轻重工业比例趋向协调,生产速度逐年加快。1985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 8295 亿元(按 1980 年

不变价格计算),超过“六五”计划规定 1985 年应完成指标(6 050 亿元) 的 37%,比 1980 年增长 66%。① 5 年内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0.8%(计划规定 4%,“四五”期间为 9.1%,“五五”期间为 9.2%)。②

“六五”期间,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趋于合理,比较协调。轻工业平均每年增长 12%,快于同一时期重工业增长 9.6%的速度。③产品结构也得到初步调整,轻纺产品花色品种显著增加,市场畅销的日用消费品成倍增长。重工业扩大服务范围,如农业、轻工业和出口提供的产品有较大增加。能源生产也由 5 年前的停滞状态转为持续稳定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六五”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数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规定的指标。如:钢产量,1985 年 4 679 万吨(计划规定 3 900 万吨多 779 万吨),

比 1980 年增长 26%(1980 年为 3 712 万吨);原煤产量,1985 年 8.72 亿

吨(比计划规定 7 亿吨多 1.72 亿吨),比 1980 年的 6.20 亿吨,增长 41%;

原油产量,1985 年 12490 万吨(比计划规定年产 1 亿吨多 2 490 万吨),比

1980 年的 10 595 万吨,增长 19%;发电量 1985 年 4107 亿度;比计划规定

3 620 亿度多 487 亿度,比 1980 年的 3 006 亿度增长 37%。轻工业中耐用消

费品增长较快,如电视机 1985 年达 1667.66 万部,计划规定 700 万部(1980

年才 249.20 万部),录音机 1985 年 13 93.1 万台,计划规定 450 万台(1980

年只 74.3 万台),电风扇 1985 年 3 174.6 万台(1980 年 723.7 万台),家

用电冰箱 1985 年为 144.81 万台(1980 年只 4.9 万台)。①家用洗衣机 1985

年 887.2 万台,计划规定 350 万台(1980 年只 24.5 万台)。不过也有一些产品未完成计划,如缝纫机、自行车、布、纱、原盐等。这是因为这些产品供过于求,在年度计划中作了削减。

(二)农业生产。“六五”期间,国家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从多方面扶植农业生产,加上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农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总产值 1985 年为 3 873 亿元(按 1980 年不变价格计算),

比计划规定农业总产值 2 660 亿元,增加 1213 亿元,增加了 46%,比 1980 年增长 74%。5 年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1.7%(含村办工业),大大超过“五五”期间增长 5.1%,和“四五”期间增长 4%的增长速度。主要农产量,粮食 1985 年达 37 911 万吨,比计划规定 1985 年 36 000 万吨,增加 1911 万吨,增加 5.3%,比 1980 年增长 18.3%(计划规定增长 12.3%)。棉花 1985 年 414.7 万吨,比计划规定 1985 年 360 万吨,增加 54.7 万吨,增加 15.2%,比 1980 年增长 144 万吨,增长 53.2%(计划规定增长 33%)。油料 1985 年 1578.4 万吨,比计划规定增加 528.4 万吨,比 1980 年增加了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274 页。

② 同上书,第 275、45 页。

③ 同上书,第 275、45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296 页。

53.2%。②粮食“六五”期间平均年产量为 37 064 万吨,比“五五”期间平

均年产量 30 529 万吨,增长 21.4%;棉花“六五”期间平均年产量为 432.16 万吨,比“五五”期间平均年产量 223.68 万吨,增长 93.2%;油料“六五” 期间平均年产量 1205.32 万吨,比“五五”期间平均年产量 547.38 万吨,增长 120%。此外,糖料、烤烟、黄红麻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大幅度增加, 林业、渔业、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如 1985 年计划规定猪、牛、羊肉产

量为 1460 万吨,实际完成 1760 万吨,比计划增加 300 万吨。水产品产量,

1985 年计划规定为 510 万吨,实际完成 705 万吨。①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运输邮电部门改革管理体制,初步打破国营“独家经营”的局面。同时,国家增加对运输邮电事业的投资,加强技术改造,并针对铁路运输负担过重,公路、内河航运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的情况,逐步调整运输结构,提高了运输能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运输、沿海港口吞吐量以及邮电业务总量,都提前 1—2 年达到“六五”计划

规定的 1985 年指标。 1985 年货运量总计为 270 570 万吨,比 1980 年增长

12.5%其中铁路货运量 130 708 万吨,比计划规定 12 亿吨增加 10 708 万吨, 超计划增加 8.9%,比 1980 年增长 17.5%(计划规定 10.5%);货物周转量,8126 亿吨公里,超过计划规定 1526 亿吨公里,超计划增加 23%。水运货运量,1985 年 49 965 万吨,比 1980 年增长 17%,水运货物周转量,1985

年 7584 亿吨公里,比 1980 年增长 50%。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985

年为 31154 万吨,比计划指标 26 000 万吨增长 19.8%,比 1980 年增长 43

%。②“六五”期间民用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为 13.3 亿吨公里,比计划指标 8 亿吨公里,增长 66%,比“五五”期间总周转量 5.1 亿吨公里,增长 161%。1985 年邮电业务总量 29.60 亿元,比计划指标 23.7 亿元增长 25%,比 1980 年增长 22%。③

(四)基本建设方面。“六五”期间,共完成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3 410.09 亿元超过“六五”计划规定投资总和 2300 亿元的 48.3%,

更新改造投资合计 1495.22 亿元,也超过“六五”计划规定的投资总和 1300 亿元的 15%。“六五”期间基本建设新建项目投资额共 1591.87 亿元,比“五五”期间多 300.86 亿元,改建扩建投资总额 1622.96 亿元,比“五五”期间

增加 7 12.17 亿元。“六五”期间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 520 个,比计划规

定 400 个多 120 个,“六五”期间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率为 12.5%,“五五”

期间为 7.4%。①但属于“六五”计划内的项目只有 236 个。列入计划的 21 种新增生产能力,有发电装机容量、煤炭开采、原油开采、水泥、机制糖、棉纺锭、原盐、合成氨、磷肥、乙稀和港口深水泊位吞吐能力等 12 种完成或

超额完成了“六五”计划,其余 9 种未完成。“六五”建成投产的项目和单项工程中,属于能源、交通的约占 1/3。

包括一批重点煤矿、洗煤厂、电站、油井和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等交通设施。我国第一座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第一期工程,

② 同上书,第 180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180、188、194、380、385、399、385、406、446、450、461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180、188、194、380、385、399、385、406、446、450、461 页。

③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180、188、194、380、385、399、385、406、446、450、461 页。

① 《中国经济年鉴(1986)》,第 385、406、446、450、461、527、530、552、495 页。

经过 7 年建设,已投入生产。

企业更新改造步伐加快。5 年内完成更新改造项目 20 多万个。冶金、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已由过去搞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到以搞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轨道上来。

(五)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六五”期间,由于农业、轻工业连年增产, 商品货源充足,加上集体、个体商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初步形成多种经济形式的多渠道商业网络,商品供应量逐年增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 1980

年的 2 140 亿元增加到 1985 年的 4 305 亿元,比计划指标 2 900 亿元增长

48%(如扣除这 5 年物价上涨因素,则增长 26.8%。),比 1980 年增长 101

%“六五”期间社会商品零售额平均每年增长 15.22%(计划规定 7%)。其中,农村商品零售额平均每年增长 16.3%(计划指标 7.5%),城镇商品零售额平均每年增长 13.8%(计划指标为 6.3%)。

“六五”期间,城乡集市贸易获得突出发展。1985 年全国城乡集市有61337 个,比 1980 年的 40 809 个,增长 50%;1985 年集市贸易成交额 705

亿元比 1980 年的 235 亿元增长了 3 倍。1985 年全国城乡商业、饮食业、服

务业网点达 1145.5 万个,比计划指标 440 万个增氏 160%,比 1980 年增 3.7

倍(计划指标增长 1.2 倍,从业人员 1985 年 3 138.2 万人,比计划指标 1600

万人,增加 1538.2 万人,比 1980 年 1395.9 万人增长 125%)。①

在对外贸易方面,在“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指引下, 对外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六五”期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 2524.3 亿美元,比

“五五”期间进出口总额 1260.3 亿美元增加 1264 亿美元。1985 年全国进出

口总额为 696.1 亿美元,比 1980 年增长了 84%。“六五”期间出口总额,

共 1200.9 亿美元,比“五五”期间出口总额 561.3 亿美元,增加 639.6 亿

美元;进口总额 1323.4 亿美元,比“五五”期间进口总额 599 亿美元,多

466.4 亿美元。②

“六五”期间,前 4 年的进出口总额共 1828.2 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

927.3 亿美元,出口总额 900.9 亿美元,出超 26.4 亿美元。1985 年由于部分出口国际价格下跌,以及国内需求增加,影响出口货源,进口额为 273.6 亿美元、出口额为 422.5 亿美元,入超额达 148.9 亿美元,没有完成计划指标。

“六五”期间,吸收国外投资工价日益广泛展开。到 1985 年底,已建立一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批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项目 35 个。我国新兴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出口,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业务不断扩大。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六)财政收支方面。“六五”期间国家财政总收入共 6830.8 亿元,比

“五五”期间总收入 4 960.7 亿元,增加 37.7%。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是“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1982 年,我国扭转了财政收入连续3 年下降的趋势而开始回升。1984 年财政收入达到 1502 亿元,提前实现“六

五”计划规定的 1985 年指标。但由于同期财政支出过大,特别是基本建设拨款,行政管理费等支出剧增,国家财政仍然入不敷出。因此“六五”期间前4 年,总收入为 4964.4 亿元,总支出为 5107.2 亿元,4 年累计财政赤字为

142.8 亿元。“六五”前 4 年由于入不敷出,只好向银行透支和借款,银行

②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527、530、552、495、563 页。

存贷差额达 203 亿元,靠增加货币发行来弥补。1984 年末,全国货币流通量比 1980 年末增加 1.3 倍。1985 年财政收入增加为 186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 %,财政支出 1844.8 亿元,收入相抵,尚余 21.6 亿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有余。①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预算外资金也大幅度增加,1985 年达到 1430 亿元,预算内和预算外两项资金合计比 1980 年增加了一倍。

(七)人民生活方面。经济调整初期,一方面生产发展速度放慢,另一方面又迫切需要改善长期偏低的人民生活,新增国民收入几乎全部用于增加消费。1982 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可能兼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积累率虽然有回升,由 1981 年的 28.3%,回升到 1985 年的 33.7%,但由于国民收入增长快,用于增加消费的绝对额比过去多,所以人民生活还是有不小提高。1985 年全国居民每人每年消费水平为 407 元,比 1980 年的 227 元增长 79%(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增长为 51.5%)。“六五”期间,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 8.8%(“五五”期间为 4.8%),其中农民 10.1%,非农业居民 5.6%。②

“六五”期间,城乡人民收入共同增长,农民由于生产发展和农副产品提价,收入比城市职工增长更快些。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 1985 年为 398 元, 比 1980 年 191 元增长 108.4%(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增长为 89.8%),职工收入,平均每年工资额 1985 年为 1148 元,比 1980 年的 762 元增长 56.7%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增长为 22.9%)。①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有些居民的生活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但仍有少数农户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一些低收入负担重的职工生活还有困难。

“六五”期间,城镇住宅共建成 6.5 亿平方米,农民住宅 32 亿平方米。按计划口径计算分别超过计划 85.7%和 28%。“六五”期间城乡居民居住面积,1985 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抽样调查)为 6.7 平方米,比 1980

年的 5 平方米增长了 34%,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 1985 年为 14.7 平方

米,比 1980 年的 9.4 平方米增长了 56.4%。② “六五”期间,人民生活提高还表现在储蓄的增加上。1985 年底城乡居

民储蓄存款余额 1622.6 亿元,1980 年只 399.5 亿元。在文化方面,1985 年每百人拥有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分别为 6.7 部、23.1 部、3.5 部,而 1980 年则只分别为 0.9 部、12.1 部、0.5 部。③

(八)科学技术和文教卫生方面。“六五”期间科学技术和文化卫生教育等各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1985 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为 316.7 亿元,比 1980 年的 156.26 亿元增长 1 倍多,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由 1980 年的 12.9%,上升为 1985 年的 17%。“六五”期间, 有 900 多项科研成果的创造发明经国家批准,一批科研成果并被应用到生产中去。全国高等学校,1980 年为 675 所,1985 年增加为 1016 所,高等学校在校生,1980 年为 114.4 万人,1985 年增长为 170.3 万人。培养研究生的单位,由 1980 年的 586 个,增加到 1985 年的 740 个。全国研究生在学人数,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595、647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595、647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465、645、645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465、645、645 页。

③ 《中国统计年鉴(1986)》,第 465、645、645 页。

1980 年为 21604 人,1985 年增长为 87331 人,增长了 3 倍多。中等学校在校

生,普通中学在校生有所下降,由 1980 年的 5508.1 万人下降为 4706 万人,

但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的在校生大量增加,由 1980 年的 45.4 万人增加为

1985 年的 229.5 万人。①这反映了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对技术专科的学生需要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