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7—1 1950 年中国与外国主要工业品产量比较

国别

产品

中国

美国

原苏联

日本

法国

印度

原煤(万吨)

4300

50838

26109

3975

5253

3282

原油(万吨)

20

26671

3788

29

15

25

发电量(亿度)

46

3887

912

449

330

51

钢(万吨)

61

8785

2733

484

865

146

水泥(万吨)

141

3872

1019

446

742

266

棉布(亿米)

25.2

91.7

38.9

12.9

11.5

33.6

资料来源: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 1986 )》与《中国统计年鉴( 1984 )》制作。

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列宁说过: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根据这种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规定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④ 《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586 页。

从经济关系方面看,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后,社会上出现了多种经济同时并存的局面。据统计,1952 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 19.1%,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占 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 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 6.9%,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占 71.8%。①这种情况表明,个体经济占优势地位,资本主义经济也占相当的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以上情况正是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的特征。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是要改变这种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局面,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基础。因此在总路线中规定: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