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他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首先是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的。长期以来,我们对自己的国情认识不清,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方针,使我们对国情的认识逐渐符合实际。我国的国情是,我国尚处于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社会生产力仍然十分低下,而且人口众多。如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5 年只有 310 美元,而同年,美国为 16690 美

元,加拿大 13680 美元,日本 11300 美元,联邦德国 10940 美元,波兰、南

斯拉夫和匈牙利也分别达到 2050 美元、2070 美元和 1950 美元。①

在人口方面,1984 年我国已有超过 10 亿多的人口(103475 万人②)。我国不但人口数众多,而且增长很快。其增长的绝对数量大。如 1985 年底全国

人口比 1949 年就增长了 5 亿多人,而且自然增长率比较高,从 50 年代初到

70 年代,这 20 多年里,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0.74%,1962—1970 年为 27.06%③,1970 年以后才逐渐下降。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我国现有人口和社会拥有的生产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不相适应。1984 年我国有 4.7 亿社会劳

① 《邓小平选集(1975—1982 年)》,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71—372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1985)》,第 185、186、213 页;世界银行:《1987 年世界发展报告》,第 203、206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1985)》,第 185、186、213 页;世界银行:《1987 年世界发展报告》,第 203、206

页。

③ 《中国统计年鉴(1985)》,第 185、186、213 页;世界银行:《1987 年世界发展报告》,第 203、206

页。

动者,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部劳动力数量的总和。但是和生产资料的拥有量却不成比例。以工业来说,按 90 年代中期我国劳动力的平均装备水

平,装备一个工人大约要 1 万元的固定资金和生产技术资金,而从1952—1976

年,平均每年所增加的固定资金只有 200 亿元,这些资金即使全部用来装备新吸收的工人,也只能吸收 200 万人(占应吸收人数的 10%)。

在农业方面。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我国土地面积约 144 亿

亩,但耕地面积却很少,只有 15 亿亩左右。按 10 亿人口计算,人均耕地只

有 1.5 亩,如按劳动力计算,1984 年农业劳动者 32538 万人,④则每个农业

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 5 亩左右。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区,还要少,

有的只有 0.5 亩左右。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约为 50 亩,人均耕地面积约为 5 亩左右。我国无论人均土地面积或人均耕地面积,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劳动力多而耕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从自然资源看。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自然资源总量比较丰饶,但人均占有资源并不多,和世界相比,我国对一些主要自然资源拥有状况如下: 国土,世界拥有量为 2205 亿亩,世界人均拥有量为 49 亩,我国拥有量为 144

亿亩,人均拥有量只 14.4 亩;林地,世界拥有量 697.5 亿亩,人均 15.5 亩,

我国,183 亿亩,人均 1.8 亩;草原,世界 513 亿亩,均 11.4 亩,我国 43

亿亩,人均 4.3 亩;淡水,世界 486000 亿立方米,人均 10800 立方米,我国

25630 亿立方米,人均 2563 立方米;煤(地质储量),世界 141570 亿吨,

人均 3146 吨,我国 14650 亿吨,人均 1465 吨;石油(地质储量)世界 4230

亿吨,人均 94 吨,我国 300—600 亿吨,人均 30—60 吨;水能(总储量),

世界 49.5 亿瓩,人均 1.1 瓩,我国 6.76 亿瓩,人均 0.676 瓩;铁矿(探明

储量),世界 3915 亿吨,人均 87 吨,我国 468 亿吨,人均 46.8 吨。①

而且许多资源因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物质生产水平落后,尚未进行勘探或者勘探出来还未加以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又蕴藏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开发利用困难颇多。如我国南方 7 亿亩农区草山、草坡,只利用了 1/3,内地拥有的丰富矿产资源大部分没有开发。据估计,我国铁矿的最终开采利用率只有 16.5—22%,石油的最高采取率只 30%,煤矿平均日采率是 40%,小煤窑为 20%,有色金属、矿山采矿损失率占 40%。②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少,开发利用不够,但因技术落后,生产消耗却比较大。如能源是我国严重短缺的资源,但我国对能源的利用率却很低。据统计,1980 年我国每亿元国民收入的能耗高达 16.34 万吨(标准煤),而同年美国为 9.8 万吨,日本为

3.74 万吨,我国分别比美国、日本高 0.67 倍和 3.5 倍。

在人力资源方面。虽然我国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总的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比较差,同时由于人口过多,给衣、食、住、行、就业、教育等各方面造成很大压力,限制了国力的提高。

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科技和管理水平方面。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我国的经济基础仍然十分薄弱。10 亿人口,8 亿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高,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机械化水平

④ 《中国统计年鉴(1985)》,第 185、186、213 页;世界银行:《1987 年世界发展报告》,第 203、206

页。

① 《中国百科年鉴(198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35 页。

② 《经济研究》1986 年第 2 期。

比较低;工业部门积累能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却比较低,人均国民收入有限, 每年新增国民收入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资金不多,在一些贫困地区,还要解决温饱问题。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又不平衡,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的工业和手工业同时并存,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的比重。

我国的科技状况发展也很不平衡。我国已有少数项目具有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但普遍的却是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在一些主要科学技术领域大约落后国际先进水平 20 年左右,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也比较落后。在管理方面,水平也比较低,我国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制度还很不完善等。

以上是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基本国情。根据这样一种基本国情,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就应该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应该具有以下主要内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应该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不过,不应该只是一种所有制形式,应该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与一定数量的私人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包括中外合资、合营经济),还有一些外资私人企业等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经济体制方面,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如价格、税收、利润信贷、工资等)。

(二)经营方式和分配制度。总的方面是统一经营和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具体是:在经营形式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实行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结合起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与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使劳动组织更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状况和农业生产特点,也使按劳分配能得到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在企业内部,使责、权、利结合起来,在明确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的前提下,主要采取承包的办法,即把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层层分解,承包到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 企业按反映承包数量、质量、效果等综合性的指标进行严格考核,从而比较准确地计量和反映各车间、班组和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大小,使按劳分配有比较准确的依据。

(三)对外关系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并不排斥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学习和吸取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区此在对外关系方面,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扩大经济技术交流,并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具体国策给予高度的重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要在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兴办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并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内地城市,发展对外经贸事业,逐步将我国的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

(四)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进行经济建设要兼顾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两个方面,改变过去长时期片面强调基本建设,忽视人民生活的倾向。在处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关系时,首先要保证

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但同时又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 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总结历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今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将引导我国的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