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反右倾运动和新的“大跃进” 一、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

从 1958 年 11 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中共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

和解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和问题,但是从 1959 年 7、8 月间召开的“庐山会议”后,纠“左”转向了反右,使“左”倾错误又继续发展起来。

1959 年 7、8 月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即“庐山会议”。会议最初的议题是总结经验,调整指标,纠正错误。会议开始时,毛泽东指出,当时的经济形势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他还指出,“大跃进”的主要教训之一是没有搞综合平衡,过去安排国民经济的次序是重、轻、农,应当反过来,应当重视农业,应当以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他还指出,先安排好市场,后安排基本建设的方针是正确的,提出,要把衣、食、住、用、行五个方面安排好,这是关系到 6.5 亿人民安定不安定的大问题。提出,使生产小队成为半核算单位。要恢复农村初级市场。另外鉴于许多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不大了解,他提出要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 3 版),总结经验,认识客观经济规律。

会议进行了讨论。在讨论国内形势时,有人发言指出,1958 年出现了些乱子,得到了有益的教训,国民经济要发展综合平衡,要做到有计划按比例、有组织有节奏的生产。还有人发言说,不能共农民的产,要让农民致富,要让农民搞家庭副业,兴家立业。食堂办不好,暂时都垮了也不是坏事。彭德怀在小组多次发言,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会议讨论的很热烈,大多数人赞成总结经验,继续纠正错误,少数人认为错误已纠正得差不多了,再纠会泄干部和群众的“气”。

7 月 14 日彭德怀又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直接向党中央主席陈述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后来所谓的“万言书”。信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第一部分, 主要是在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绩的前提下指出了仍然存在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第二部分提出了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问题。信中指出,现在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比例关系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就其性质来看,已影响到工农之间、城乡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质的。至于产生错误的原因,客观上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不熟悉、缺乏经验,对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体会不深;主观上则是我们在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犯了不实事求是、主观主义的毛病,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大跃进”

中,不少同志总想一步跨入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忘记了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可能代替工作的具体措施;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重偏废。另外,不注意研究当前的具体情况,把工作安排在积极而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指标提的过高,要求过快,因此脱离了实际,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注意了反右倾保守思想,忽略了主观主义“左”的方面,而纠“左”要比反右倾保守思想还要困难些。信中还列举了一些具体问题。

彭德怀的信,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提问题的方式上,都是无可指责的。他反映了当时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毛泽东却把彭德怀提出的正确意见,视为“向党进攻”,是“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把党内正常的不同意见的争论,看作是“过去 10 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生死斗争的继续。”并说,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已着手纠正错误,对广泛的群众运动不能泼冷水,气可鼓不可泄;现在党内党外右倾情绪、右倾思想、右倾活动已经增长,大有猖狂进攻之势,并提出,反右倾鼓干劲是时候了。

毛泽东把彭德怀的信拿到大会上批判。接着又召开八届八中全会。会上揭批了所谓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实际上并不存在),并通过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和《关于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定》。这样,就又掀起了一个反右倾的政治运动,并把反右倾斗争扩大到全国各地区党政机关和基层干部中去。从此, 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被迫中断,由于又提出反右倾斗争,因此就使得原来“左”的错误更加发展(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理论上),其危害性也更进一步加深了。

庐山会议掀起的这场“反右倾”斗争,在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使得党内不敢讲真话,个人专断、个人迷信的错误风气蔓延开来, 为“左”的错误更加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经济上,由于“左”的思想发展, 本来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已严重失调,但还是硬说“不是失调,而是更加协调更加适应。”土法炼钢、炼铁本来是得不偿失的,却硬说“得不偿失论者可以休矣!”在这样错误思想指导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等“左”的错误,又重新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在理论上造成了“左”比右好,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和路线问题。把对经济指标, 速度高低的探讨、争论,提高到两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高度,把一些实事求是探讨问题的人,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党内资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同路人”、“脑袋还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等。